陳莉
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要滿足更高的要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對有效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對史料的分析。因此,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提升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通過自身的能力獨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隨著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史料教學已經(jīng)成為高中歷史教學中最常見的模式之一。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歷史教師仍然喜歡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灌輸,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史料的分析,無法將史料內(nèi)涵完全展現(xiàn)出來,因而史料的價值也未得到相應的體現(xiàn)。另外,雖然有的高中歷史教師采用了史料教學,但卻未對史料進行相應的拓展,沒有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史料的作用?;诖?,本文著重研究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從而為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果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意義
史料是指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理解并重新構(gòu)建歷史發(fā)展過程的資料,是人們了解歷史的重要媒介。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只有借助史料,我們才能夠進一步了解并認識歷史。就高中歷史課程來說,絕大多數(shù)的史料都來自于教材,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史料與教學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借助史料掌握教材重點和難點。
二、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各國的歷史教育專家都對史料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一般都以教師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模式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厭煩,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將史料引入教學之中,通過史料的講解來使學生更為有效地掌握歷史知識。
三、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目標
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目標之一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歷史素養(yǎng)。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品格修養(yǎng)和內(nèi)在素質(zhì)。
四、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過程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主要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而新課改強調(diào),教師應積極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從而達到共同發(fā)展的目的。因此,在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提高學生主動性,將師生組成一個緊密的群體,并通過學生的主動思考與教師的及時配合,共同達到教學目標。另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利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五、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手段
現(xiàn)如今,多媒體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的發(fā)展。因此,在歷史課堂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shè)備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搜集資料,進而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進行相應的學習與探究,從而獲得知識。
六、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評價
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評價方式通常局限于考試,因而無法充分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史料教學評價應當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不能只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知識考查,還應該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相應的考查,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這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更為牢固地掌握知識,提高自身歷史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最終實現(xiàn)自身的全方位發(fā)展。
總之,在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教師要廣泛搜集歷史資料,將教學與史料有機結(jié)合起來,采取多樣的評價方式,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素質(zh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