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拴伍 楊翠平
聽課的目的是相互借鑒學習,共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果把聽課當成任務去完成,要求達到某個次數來應付檢查,就失去了聽課的意義。要讓聽課者愿意、樂意去聽課,讓上課者也愿意把自己的課奉獻出來供大家來聽,關鍵在于學校對聽課價值和目的定位。
校本研修是教師不離開學校,在學校、基于學校,為了學校的發(fā)展和教師個人的成長而開展的一種靈活多樣的研修方法,這種研修方法接地氣,緊密聯系教師工作實際;課題小,研究素材容易找,有了成果容易推廣,為廣大教師喜歡和接受。筆者認為,如果把聽課作為一種校本研修的方式,能有效地克服聽課中的形式主義。由于教師帶著研究任務去聽課,就會帶上心去聽,帶上心去品,既完成了教學研究任務,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達到雙贏的目的。
基于校本研修方式的聽課,就是讓聽課教師帶著教材教法、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去聽課,通過聽課和研究,獲得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聽課形式上,靈活安排聽課的時間和人選,除學校統(tǒng)一組織的公開課、觀摩課和示范課外,采取自愿聽課的原則,什么時間、聽誰的課讓聽課者確定??桃鉁蕚涞恼n去聽,原生態(tài)的課也去聽,讓有共同語言者相互聽,同一科目有共同需求者借鑒聽。錯開聽課的時間、年級和科目,防止出現大家一窩蜂地去擠一個教室聽課的現象,這樣,上課者沒有壓力,聽課者也覺得自由。
一、確定研修主題,讓教師帶著心去聽課
聽課前,教研組或是年級組確定好一個或幾個教學中的問題作為研修的主題,研修主題可簡可深,可多可少,可以是一月一個,可以一學期同時確定幾個研究問題,還可以提前預告,讓教師查閱相應資料,想聽什么課,怎么去聽需要的課,組織者就不必去強迫他們在什么時間聽,聽什么課。這樣,帶著目標任務去聽課,就不會成為任務課。
二、給時間機會,讓教師用心去研究
聽課的目的不是看聽課筆記本上記了幾節(jié)課寫了什么,而是聽課者學得了什么,有什么感想收獲,發(fā)現了什么問題。聽了不研只是走走形式,聽了研究才能升華和借鑒。通過研究促進學校教師共同進步,聽課者在研究所聽課的同時,還可以走訪學生、調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就會看到課的本質和效果。如有些教師的課堂熱鬧,但課后效果一般;有些教師平時課上得很好,但遇到聽課,可能把優(yōu)質課上成了平淡課;有些教師運用了各種媒體,但整合不到位,課堂結構顯得零亂。另外,課堂過程的優(yōu)化、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創(chuàng)設等都是聽課者必須用心去研究的。
三、搭建平臺,組織教師去評課
評課的目的是讓上課者建立一種能上示范課、敢上公開課、上好平常課的自信、勇氣和持續(xù)上好每一節(jié)的品質與能力。上課者的自信來自于聽課者給予的評價。這方面,一是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要用一個標準去衡量,多角度、多維度評說,不宜面面俱到“從頭說到腳”??梢詮膶W生習得知識、能力方面評價教師的知識儲備、課堂組織、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課堂機智、語言、媒體的運用、個性特點、風格等;還可以只從學生方面評說一節(jié)課,如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情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參與度等。其次,看上課者對教材的駕馭,即對教材的理解與處理。教材一方面是藍本,具有指導教師如何教與該教什么的作用,另一方面,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了傳授知識的“樣子”,關鍵是教師通過備課,是否通過研究吃透了教材,是否能很好地利用教材去傳授知識,讓學生獲得能力。最后,通過評課使上課者建立一種自信,使聽課也建立一種自信。尊重教師的勞動,即給教師一種建設性指導和善意的批評,站在鼓勵教師和發(fā)展教師的角度去評價一節(jié)課的成敗,使上課者建立起能上課、會上課的自信。作為評課者,應從實評課,去除空話大話套話,通過聽課評課,發(fā)現自己的特點、優(yōu)點,找出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在學習中迎難而上,奮發(fā)有為,建立起不甘示弱的自信。
帶著研究任務去聽課,可以說是一種小課題的研究,很好地融入校本研修中,建立長效機制,與教師的教學反思相結合,就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傊?,一位用心聽課,用心去研究,用心去評課的教師,在比較中自然會習得教學的藝術,通過自己的反思,達到一種雙向共贏的效果。
(作者單位:陜西鳳翔縣教師進修學校鳳翔縣石家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