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冠智
摘 要: “引橋教學”即針對高中生物學習現(xiàn)象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高中學生生物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生物系統(tǒng)化知識體系的形成。如何在高中生物中有效實施“引橋教學”,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應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 高中生物 引橋教學 實施策略
學生升入高中后,普遍表現(xiàn)出對高中生物學習的不適應感。深究根源,是由于學生在初高中生物學習中出現(xiàn)知識銜接斷層導致的。引橋教學是針對高中生物學習這一現(xiàn)象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一種過渡教學模式,指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幫助學生搭建通往新知識點更簡單的道路,降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難度,從而更快地將新舊知識同化和融合起來。引橋教學主要包括日常教學引橋和課堂教學引橋兩方面,其中日常教學引橋主要從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三個方面入手。筆者試對日常教學引橋進行探析。
一、分析現(xiàn)狀,做好引橋教學準備
高中生物“引橋”教學首先應對初高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做好“引橋教學”的實施準備。初中生物并不在中招考試范圍之內(nèi),所以師生對生物教學普遍不夠重視,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扎實。相對初中,高中生物教學重視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教師經(jīng)驗不足、與學生實際脫離的情況。且課堂內(nèi)容增多、教學速度加快,忽視生物學的合作性和探究性。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導致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無法快速適應高中生物教學,難以跟上高中生物學習節(jié)奏。高中生物教學只有在了解學生初中的具體情況后,才能著手準備“引橋教學”,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高一生物學習過程中,困擾學生的學習難點主要有“高倍顯微鏡的使用”、“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核酸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八種細胞器的形態(tài)和功能”、“生物探究實驗的實施與評價”、“細胞呼吸”、“ATP和ADP”、“光合作用”、“細胞分裂”等重要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些難點,教師應加強重視,運用學案導學、多媒體展示、模型建構(gòu)、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引橋搭建,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從而增強實際教學效果。
二、重視對話,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在了解“引橋教學”的實施對象,做好實施準備后,高中生物教學在日常教學引橋中應加強與學生的對話,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信心。首先,應重視高中生物入學第一節(jié)課,學生剛升入高中,心理壓力還較大,入學第一節(jié)課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生物學科的性質(zhì),明白初中生物與高中生物之間的關系。還要讓學生知道進入高中后會有一個適應期,指導學生對個人心理進行調(diào)節(jié)。其次,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對話。如可通過作業(yè)與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課下談話與學生交流,對學生生物學習中常見的盲點進行分析。如學習光合作用時,初中只是簡單地描述光合作用的過程,并沒有深入分析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常用的表示方法;再如原核生物與單細胞生物的區(qū)別、花藥與花粉粒的關系、血漿和血清的不同等都是生物教學中常見的盲點。這時,教師可與學生進行談話交流,了解、分析、總結(jié)盲點,幫助學生克服生物學習障礙與困難。對學生學習取得的成績,教師應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鼓勵學生在保持生物成績的前提下促進其他學科成績的提高,逐步實現(xiàn)學科設定目標。由于不同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在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應注意了解學生的個性、成績等基本情況,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樹立學習信心,盡可能地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三、靈活教學,多途徑激發(fā)興趣
與初中生物知識比較來說,高中生物知識更微觀,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要求更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對初中生物知識的“引橋”,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多種途徑,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如教學《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時,可采取直觀教學手段指導學生利用剪紙剪出細胞模式,畫出動、植物細胞輪廓圖,讓學生將剪出的細胞模型貼到相應位置,并說出其功能;或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Flash動畫演示,讓學生對細胞有更直觀的認識。也可以對各種探究實驗進行充分利用,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親自操作一些簡單的生物實驗,如對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探究試驗,讓學生分組試驗,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促進其動手能力提高,對生物知識的掌握更牢固。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巧設導入,將生物學習與生產(chǎn)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如教學光合作用時,教師可導入“為什么有些蔬菜大棚內(nèi)懸掛紅色或藍色的燈管”這樣的問題,很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求知欲望。還可運用生活化語言和案例,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難點。如教學“氨基酸形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時,可將氨基酸比喻為一個人。一個人(氨基酸)的機體構(gòu)成主要有:雙手(氨基、羥基)、身體(中心碳原子)、雙腳(氫原子)和人臉(側(cè)鏈基團),要識別“人”(氨基酸種類),看“臉”(側(cè)鏈基團)是最直接的方法,氨基酸形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好比人與人拉手(脫水縮合)排成一個橫隊(肽鏈),而握在一起的一雙手就是一個肽鏈,通過形象的比喻,直觀地為學生展示抽象的知識,使學生輕松理解學習內(nèi)容,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四、加強指導,注重學習方法“引橋”
初中生物學習由于知識比較簡單,學生往往喜歡死記硬背,教師是教學的中心。但高中生物教學中,知識難度相對增加,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出初中學習模式,對學生生物學習方法加強指導。如預習是高中生物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學習新內(nèi)容前對教材進行預習,搜尋初中階段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對重點、難點進行總結(jié)。同時,與其他理科學習一樣,高中生物學習要善于歸納。如教學線粒體和葉綠體時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jié),相同點是: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少量DNA和RNA,都是能量轉(zhuǎn)換站;不同點則可從它們的分布、結(jié)構(gòu)和功能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比較。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結(jié)合教學實踐,做好初高中生物內(nèi)容知識的銜接總結(jié)工作,將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促進學生對高中新知識的學習。
總之,高中生物“引橋教學”,是新課改“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教學要求的體現(xiàn)?!耙龢蚪虒W”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不僅能滿足學生認知發(fā)展需要,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快攻克學習難點,促進學生生物學習自信心的增強,形成持續(xù)的生物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效率。筆者相信這將對高中生物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建.循根就源為生物學習建一段“引橋”[J].中學生物教學,2012(11):57.
[2]馬昱.初高中生物“引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3]湯建國.讓初中物理教學為初高中銜接引橋[J].中學教學參考,2012(2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