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摘??? 要: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的天性,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部分。游戲是幼兒通過思考、想象、嘗試、驗證、創(chuàng)造、吸收,理解并適應周圍世界的方式,發(fā)揮游戲的教育功能,能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fā)展。民間音樂游戲具有簡便易行、易學易會,較強趣味性和隨意性的特點,民間音樂游戲活動中配有的歌謠童謠容易表現(xiàn),更貼近自然,貼近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在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中,巧妙地利用電腦,可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愉悅、高效的課堂學習氛圍,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育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改革向更科學、更先進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 民間音樂??? 快樂成長??? 游戲表演
音樂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能與自我、社會、自然和諧的人。民間音樂游戲突出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表現(xiàn)出親和力、分享精神,對音樂反應敏捷、節(jié)奏表現(xiàn)能力強、動作協(xié)調、富有一定創(chuàng)造精神、思維有序等。民間音樂游戲相較于現(xiàn)在許多游戲,有其自身魅力和優(yōu)點。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對音樂游戲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表現(xiàn)能力,從而帶給他們更多快樂體驗。教師要怎樣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音樂游戲的興趣呢?
一、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民間音樂游戲作品,增強音樂游戲活動的教育性
幼兒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才能直接引導幼兒自主學習。教師選材時要站在幼兒角度,注意內容通俗化、淺顯易懂,融知識性、音樂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提高音樂游戲活動對幼兒的吸引力。如開展音樂游戲《小兔乖乖》活動前,我在活動室創(chuàng)建環(huán)境,提供圖片、玩具等各種有關小兔的材料,引起孩子對小兔的關注。游戲中播放《小兔乖乖》的音樂,不僅激發(fā)幼兒參與音樂游戲的興趣,還培養(yǎng)幼兒團結協(xié)作和積極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還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如果有陌生人來敲門,該怎么辦呢?”幼兒能從中遷移經驗,回答道:“聽聽是不是媽媽或爸爸的聲音,如果不是就不開門?!币驗樾“嘤變旱纳罱涷灪蜕鐣嵺`不豐富,因此,我還介紹了幾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在游戲中豐富他們自我保護的經驗,效果特別明顯。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弊鳛榻逃ぷ髡?,讓我們珍惜并充分發(fā)揮民間音樂游戲的教育意義,讓幼兒們快樂游戲、健康成長。
二、提供豐富多樣的“音樂器具”,激發(fā)幼兒對民間音樂游戲的熱愛
幼兒天生好動,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能把所有可以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當做樂器:一個小盆子和一把勺子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好的樂器。我們在表演區(qū)投放了一些可以發(fā)出聲音的玩具、樂器、頭飾等,讓幼兒自由選擇、自由探索和玩耍。音樂區(qū)里,孩子們或戴著各種小動物頭飾,隨著歡快悅耳的音樂輪流出場;或邊唱著歌邊敲打著樂器,一副自娛自樂的模樣,玩得非常盡興。在閱讀區(qū)擺放了很多動物和人物的頭飾、故事背景板、彩帶、項鏈等道具,讓幼兒在課間或者游戲的時候玩一玩學過的音樂游戲,還可以增強同伴間的交往,幼兒玩得愛不釋手。我們把一切可以“音樂”起來的東西都充分利用起來,因為在孩子們的手里,它們都是不錯的樂器。幼兒對音樂游戲的理解有時只是表面上的、淺層次的,他們不會用語言來表達,但是特別喜歡表演,善于運用肢體語言。因此,教師應當盡可能滿足每個幼兒的表演欲望,為他們提供表演機會,讓幼兒自己感受音樂,自由表現(xiàn)音樂。
三、通過其他輔助手段,提高幼兒對民間音樂游戲的主動性
學前期的幼兒正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單純地聽賞和歌唱很難使幼兒理解歌曲的性質和內涵。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音樂游戲活動時,利用豐富的形式和多樣的手段,幫助幼兒理解。有些音樂游戲是教師煞費苦心找到的,可是幼兒就是不感興趣,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師忽略幼兒的主體性。在活動中,幼兒才是主體,教師只是其中的參與者、引導者。如在一次音樂游戲活動《點豆豆》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進入角色,教師分別出示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三幅形態(tài)逼真的圖片,很快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他們用夸張的肢體語言、豐富的動作表情表現(xiàn)出吃三種豆豆的感受。在最后的“點豆豆”游戲環(huán)節(jié),幼兒迫不及待地將自己喜歡的豆豆貼在身上,在進行分角色表演時,先點到的豆豆可以站起來表演,將自己學會的新游戲表演給大家看,既是對他們能力的肯定,又是培養(yǎng)他們表現(xiàn)力和自信的一種方式,將活動推向高潮。
四、為幼兒提供足夠時間和空間,提高幼兒在民間音樂游戲中的合作性
民間音樂游戲開展的隨機性大,一般不受條件限制。為了更多地滿足幼兒游戲的需求,我們要給幼兒提供足夠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在輕松悅耳的狀態(tài)下玩民間音樂游戲。如教學童謠“一摞麥、兩摞麥、三摞拍大麥,噼噼啪、噼噼啪,原來麥子啥人吃,現(xiàn)在麥子啥人吃,原來麥子地主吃,現(xiàn)在麥子自己吃”時,我讓孩子們手抓手、手拍手,在邊說邊拍的游戲中,一次一次輕快地在節(jié)奏游戲中領略童謠的趣味。又如《手指歌》:“伸開手,數(shù)指頭,三牛不拉車,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我讓孩子面對面,有節(jié)奏地邊說邊做動作,張開五指,說“大?!睍r伸開大拇指,“二?!睍r伸食指,“三?!睍r伸中指……依次伸出手指。當說到“要”的時候,孩子們就“石頭、剪子、布”,誰輸了就彎下小指頭……歡聲笑語頓時充滿了課堂。幼兒在課堂外的自由時間內都進行著自己喜歡的民間音樂游戲,整個游戲過程中既增強了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又充分展現(xiàn)了民間音樂游戲給幼兒們帶來的愉悅和快樂。
自實施民間音樂游戲課題以來,我深深地感受到民間音樂游戲中好聽的音樂、有趣的游戲給小朋友們帶來的樂趣:自信、活潑、開朗、大方……這些東西是十分珍貴的,也是成人應該珍惜的。民間音樂游戲在開展過程中有勝利、有缺乏、有反思,要真正將民間音樂游戲開展得深入,還需不時努力,領會其中內涵,我們要不時進行實踐,付出辛勤的勞動??鞓肥切∨笥褌兺陼r擁有的,也是重要的,民間音樂游戲給小朋友們帶來的就是開心、自信,同時將伴隨著他們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