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慧
摘 要: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求教師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教師應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的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育事業(yè)和對學生的熱愛。
關鍵詞: 高效課堂 語文課堂 構建方法
“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這句話體現出了人們對課堂教學效率的高度重視,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學校而言,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改革面臨方方面面的問題,大家都要靜下心來做好本職工作。新課程與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區(qū)別在哪里?如何實施教學才能達到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
一、教師的教學行為應當轉變
教師應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新課程標準不僅將語文定性為工具,而且突出這個工具的個性特征,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社會交際的言語必然是對語言的具體運用,包括聽說讀寫,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教師首先要有清楚的思路,樹立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觀念,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尤其是要認真研究學生,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過程的控制者,實施一套適合本班實際的個性化教學,還應是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者。教師首先要有一身比較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只有這樣,才能居高臨下,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抓住重難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和大家一起探討,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覺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教師的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育事業(yè)和對學生的熱愛。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fā)言,必須尊重學生從心底發(fā)出的對教師職業(yè)的神圣感。要善于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在學生激情的引導下,已把目光聚焦到這篇課文上,要贏得學生的熱愛與信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趣的過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也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教學活動的組織一定要以學生為對象,教學質量的評估要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重要依據,在教育教學中,我沒有片面要求學生尊師,而是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卻贏得了學生的尊敬,沒有粗暴地動用“教師權威”維持課堂秩序,學生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維持了秩序。
二、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fā)言,學生的積極投入、思考,獲取新知,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發(fā)散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檢驗課堂教學效率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標準。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教師要善于捕捉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發(fā)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趣的過程,良好的教學氛圍的形成會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巨大影響,是學生將知識有效轉化為能力的內化過程。有效教學必須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這一過程只能由學生自己完成,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最大限度地實施快樂教育、愉悅教學,使學生身心始終處在最佳狀態(tài),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參與是不行的。探究性學習可以理解為學生在特定學習情景中,通過發(fā)現問題、調查研究,從中獲取知識與技能。教學活動的組織一定要以學生為對象,讓學生發(fā)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教學質量的評估也要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展狀態(tài)為主要參照系。在教學評價中,要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chuàng)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chuàng)新的比重,教師不僅要著眼于教,更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重視這種學生方式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
三、對課堂獲取知識的鞏固,也是對課堂教學高效性的保持
研究表明:語文教學效率不高主要表現在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訓練過程兩個方面。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chuàng)新的比重,語文訓練過程的問題集中體現在沒有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提倡探究性學習方式,就要在教學評價中,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chuàng)性,雖然學生為了鞏固課堂知識、提高能力或是迎考做了大量試題,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場,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這些試題的安排布置,老師無計劃性,活躍的課堂氣氛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最終目的,也根本無法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才敢于大膽發(fā)表見解,將個人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將多媒體引入語文訓練,有諸多長處,首先實現了有意識的有效重復,用心和學生溝通,用愛和學生交流。關懷是一種聯(lián)系的方式,而不是一套特殊的行為,在語文訓練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此外,無論什么樣的學生,都需要尊重,需要經常溝通和交流,訓練有針對性,訓練有序,訓練有趣,提高語文訓練效率,要在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的基礎上,提高語文訓練效率,達到使學生語文能力逐級層進發(fā)展的科學境界,予以情感投入,用心和學生溝通,多教給學生一些學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用愛和學生交流,采取與學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要掌握一些和語文相關的學科知識,形成與學生和諧共振的情感基調,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
總之,只有有利于學生的當前和終身發(fā)展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新課程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隨著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推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隨之提高,要不斷發(fā)現問題,彌補不足,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做到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
參考文獻:
[1]謝建民.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角色定位[J].現代教育科學,2012(04).
[2]王永年.構建高效課堂的意義[J].甘肅教育,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