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萍
摘 要: 初中美術教師應當強化教學研究,將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尤其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為美術教學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應當緊扣以下幾個重點:一是開發(fā)信息課件,形象展示美術作品;二是組織專題討論,拓展學生思維空間;三是動手參與操作,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四是運用競賽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五是開展興趣活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美術 教學資源 整合運用
在初中美術教學工作中,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夠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撐,廣大美術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掘教學手段資源,優(yōu)化教學模式,拓展教學空間,從而構建起促進美術教學的立體化資源體系,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一、開發(fā)信息課件,形象展示美術作品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出示大量藝術精品,從中國古代的水墨畫到西方的油畫,從書法作品到繪畫作品,從生活中的藝術設計到建筑中的藝術造型。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藝術作品的魅力,從而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如在《蘇州園林》的教學中,筆者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介紹蘇州園林的美麗景色,并點評其中藝術設計,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更具趣味性。
二、組織專題討論,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避免直接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注重搭建平臺讓學生參與其中共同討論,從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技能。如在《抒情與寫意——中國花鳥畫》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全面直觀地欣賞中國花鳥畫,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筆者在課堂上投影了不同時期、不同畫家及不同特色的中國花鳥畫作品,讓學生分組研究,從線條、勾勒、色彩、明暗及特色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并且相互討論。筆者還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交流,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這些繪畫作品進行了分析研究,筆者適時點評,幫助學生完善感知、提煉特色與特點,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美術學習中活躍思維、增長知識,增強參與效果,打造更生動活潑的美術課堂。這一點對有效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提高學生藝術感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動手參與操作,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在初中美術教學工作中,教師一定要注重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機會,既要讓學生在欣賞中獲得知識,又要讓學生在操作中激發(fā)靈感、培養(yǎng)能力。如在《人類的朋友》一課教學中,筆者除了向學生介紹與人類關系較為密切的小動物的趣味知識外,還帶領學生一起觀察動物的比例、線條變化,了解人類和動物的關系,了解線造型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和細致的觀察能力、用線造型的表現(xiàn)能力。在師生互動觀察后,筆者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講述自己的觀察體會,相互探討比例的關系及線條的變化等,接下來開展創(chuàng)作指導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更形象、直觀和有效,學生既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對靈感激發(fā)和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有較大幫助。由此可見,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擁有更多操作平臺,具有更多操作機會,對于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幫助。筆者在教學中深有體會,學生動手參與程度高,整個課堂就會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大家學習討論熱烈,動手操作興趣盎然,整個美術教學活動就能順利開展。
四、運用競賽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以賽促學是許多教師樂此不疲的重要方式,初中生競爭欲較為強烈,教師將教學活動中的一些難點、要點,以及目標任務設置為競賽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競賽過程中鞏固相關要點。如在《裝點生活》教學后,為了讓學生了解被廣泛應用的裝飾圖案、裝飾風格、藝術特色,創(chuàng)意性地進行設計與運用,筆者組織開展了小競賽活動,要求學生分成六人一組,在課外自主設計嘗試,有創(chuàng)意地把裝飾圖案運用于生活用品的設計中,并進行分小組造紙競賽,對設計作品的圖案、色彩及協(xié)調性等方面進行評價,評選出最佳作品。在這樣的競賽氛圍下,每個小組學生的興趣都被有效激發(fā)起來,課后,大家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創(chuàng)意地把裝飾圖案應用于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風格與主題的裝飾作品,再在班級進行競賽評比。這樣的活動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一舉兩得。
五、開展興趣活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
在美術教學中,課外空間的拓展是重要的資源,廣大教師要注意發(fā)掘課外興趣小組這一有效資源,讓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得到滿足,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一方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如色彩、素描、造型或美術欣賞等。學習興趣小組的設置,要緊密結合學生興趣愛好,使課外興趣小組成為學生美術課堂學習興趣的延續(xù)與補充,同時其是學生鞏固美術學習成果的有效路徑。只有堅持這樣的原則,才能將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和美術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發(fā)揮互補作用。另一方面,教師要針對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特長,因材施教,將具有較高藝術天賦的學生組織起來進行專門訓練,尤其是其中有志于未來從事美術事業(yè)的學生,在征得家長和學生同意的基礎上,為他們量身定做培養(yǎng)方案,在充分兼顧文化學習和專業(yè)學習的前提下,進行美術專業(yè)方面的特長培養(yǎng),這一點是美術教學的重要職能之一。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一些藝術天賦較好的學生得到全面培養(yǎng),為他們將來發(fā)展拓展空間。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注重資源整合,使各種有利于美術教學活動開展的資源充分整合起來,為提高教學成效服務,促進學生藝術綜合素養(yǎng)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廣輝.淺談美術鄉(xiāng)土資源拓展利用中的不足與應對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2(06).
[2]吳建華.充分利用資源提高教學質量[J].美術教育研究,2011(07).
[3]陸云.體驗藝術的魅力——由“行為藝術”實踐活動想到的[J].新課程(教師),2010(07).
[4]高建國.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05).
[5]齊龍騰.對美術課堂教學形式化的討論[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