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細香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在小學階段開展高效的語文教學,有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語言觀,更有利于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快速提高。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只有開展有效教學,才能讓小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從而促進小學生享受語文學習、愛上語文學習。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活動 有效教學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國的教育教學形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學科教學活動的魅力,促進小學生融入到課堂活動中。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給小學生組織更加豐富與科學的教學活動。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多種多樣,關注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方法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因素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面,我們就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不盡明確
在當前的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和年級分化目標都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這樣,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更加有根據(jù)地設計教學活動。從總體教學目標來講,教師需要利用日常教學讓小學生意識到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讓小學生有動力進行語文學習。老師更要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促進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責任感。另外,教師還需要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豐富的溝通技巧和學習方法。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失去了一定的意義。
2.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落后
新課程標準提出之后,更多的教師開始致力于開發(fā)新的教學方法。但是,新教學方法的使用與推廣存在一些困難。教學活動是一項技術要求較高的活動,教師要利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語文知識,才能讓全體小學生都接受語文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方法進行開發(f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利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小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還是利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讓學生一味聽從自己的講解。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調動,還會產生一些負面學習情緒。
3.沒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不同地區(qū)的教學條件不同,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度也不同。像經濟發(fā)達的城市地區(qū)與經濟欠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學校的教學條件,無論是從硬件方面上,還是從教學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對身邊的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只有合理調動身邊的教學資源,才能促進小學生開闊眼界。但是,在一些學校中,還是存在教師無法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現(xiàn)象。這就使得教學活動的活躍度不足,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行為被限制在課本上。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面對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諸多因素,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下面,我們就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對策進行分析:
1.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有效制定
準確且具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有著指導性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可謂是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教師需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指向性,從而讓小學生有科學的發(fā)展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明確不同的目標,讓學生掌握哪些基礎知識,獲得哪些情感元素,得到哪些價值取向元素,都應當是教師考慮的問題。
比如在講解《好孩子》時,教師要讓明確這樣的教學目標。首先,要讓小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詞,熟讀課文。其次,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要讓學生感受到好孩子的意義和具體的做法,從而促進每一位小學生都成為好孩子。
2.加強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氛圍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提高,就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當代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給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也讓學生樂于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就學習內容進行討論,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活動中的地位,從而找到小學語文學習的成就感。
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自己眼中的石頭進行描述,再讓學生想象什么樣的石頭才算得上是奇石。在這樣的討論交流中,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學生的學習行為占據(jù)了更多的課堂比例,有利于促進民主教學氛圍的形成,大大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單向地向學生傳遞知識,而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活躍。一節(jié)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不是教師一味講解的課堂,而是學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學習的課堂。在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今天,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靈活利用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語文知識的開發(fā)者與探究者。
比如在以“我的英雄”作為寫作題目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小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到四人一組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就“我的英雄”這一主題發(fā)表想法。說一說自己心中的英雄,并表述理由,從而商量著進行文章結構和內容的安排。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可以參與到學習中,教師利用自己的監(jiān)督與引導,規(guī)范學生的合作學習行為,會大大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4.加強教師教學素質的提高
教師的教學素質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學改革的開展,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掌握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想和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學校要組織小學語文教師定期進行交流,共同分享教學中的問題,商量出正確的教學對策。也可以讓小學語文教師互相聽課、評課,找到教學實踐中的不足,并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學校要加強監(jiān)督,利用有效的考核檢驗教師的進步,促進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全力讓課堂顯得有樂趣,讓課堂教學有意義。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據(jù)教學事業(yè)的要求和小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需求,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進行有效調節(jié)。調動與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讓小學生更加喜愛語文課堂,逐漸成為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積極參與者,從而快速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耀奇.有效課堂提問的基本條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06).
[2]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0(04).
[3]高佳.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與反思[J].教育探索,2010(04).
[4]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0(04).
[5]孫傳文.閱讀教學中“提問”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基于對話教學的理念[J].當代教育科學,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