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柳潔
摘 要: 審美是人類的一種重要心理活動,審美教育也被稱為美感教育,把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生活美作為基本的內(nèi)容。有效運用審美實踐活動,能夠有意識地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并進一步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語文審美活動中,學生是審美主體,語文課文中美的因素是審美客體,其主要內(nèi)容就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充分的欣賞、感知和相應評價。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現(xiàn)狀分析 措施
以教學過程為基礎,合理依據(jù)語文課文的審美特征與初中生的審美心理,充分借助語文的媒介,深入挖掘語文課文中蘊含的美的因素,并充分依靠形象的力量,可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真善美進行合理分辨,從而達到以美感染學生的目的,使其能夠有效凈化學生靈魂。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師的審美觀念較落后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及新課程教材在初中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為了更好地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就要求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教材中審美教育的重要功能?,F(xiàn)階段,由于初中語文教師對于審美教育缺乏足夠認識,使其在進行審美教學的過程中過分突出“美”的一面,而對屬于美學范疇之內(nèi)的其他美學內(nèi)容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形成片面的美學觀念,不能有效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互動性及變化性[1]。
(二)審美教育的重視度不夠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制度一直都存在明顯的分數(shù)化與刻板化問題,使得語文教師過分注重考試分數(shù),而對基礎的教育素質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一些學生出現(xiàn)“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初中階段是進行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也是樹立正確審美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對審美教育都缺乏充分認識,認為審美教育是語文課程以外的內(nèi)容,通常不能很好地將審美教育融合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不能有效突出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使得語文課堂的整個教學過程都不能充分體現(xiàn)審美教育的功能與價值,從而導致學生不能明確理解審美教育觀念,對于審美教育的作用也缺乏一定認同[2]。
(三)審美教育目標不夠明確
審美教育作為一種系統(tǒng)性教育科學,能夠對學生美學欣賞能力的有效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這就要求初中的語文教師針對具體審美教育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將美學方法與欣賞論充分貫徹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美學修養(yǎng)。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多采用的是啟發(fā)式與隨機性的審美教育方式,雖然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思維,但是由于教學過程缺乏明確目標,且審美教育的方法也不夠完善,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課程結束時對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做不到深入理解。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審美教學目標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語言能力不斷發(fā)展成熟的定型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審美教學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語言特點,參考學生已有審美能力與課文特有的語言特色,制定更加合理的審美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掌握,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例如,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有的人》一文,語句參差錯落有序,寓于節(jié)奏,而《藤野先生》的語言則具有明顯的含蓄性,雖然每一篇課文所含有的美學特征不同,但是其都具有“意真語新”特征,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每篇課文所特有的語言特色與美學特征,制定相應的審美教育目標,使學生能夠在進行課本學習的基礎上,充分感受作者創(chuàng)造的寫作意境所帶來的美學快感。
(二)加強語文教師對審美教育的重視度
初中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并積極地將審美教育充分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在能夠充分領會作者寫作意圖的同時,有效透過文字進一步受到美的熏陶。實踐證明,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審美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使其具備更加廣闊的審美視野。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余時間加強對審美教育問題的探討,并對其他教師在審美教學中的有效方法進行充分借鑒,將審美教育活動貫穿于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審美能力的重要性,使其能夠自覺地配合教師進行審美能力的訓練活動[3]。
(三)對課文細節(jié)進行有效的美學講解
美學不只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更是一種現(xiàn)實的可觸摸物,如果想要切實提高學生對于美學教育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課文中美學內(nèi)涵的理解能力,就要求語文教師將美學教育滲入課程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而引導學生對美學內(nèi)涵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例如,《紫藤蘿瀑布》的課文講解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將學生的審美注意充分引導到那一架盛開的紫藤蘿花上,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在審美情感迸發(fā)時所產(chǎn)生的欣喜,幫助學生凈化心靈。
三、結語
審美教育能夠有效啟發(fā)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想境界的有效提升,引導學生借鑒前人所創(chuàng)造的美的語言、經(jīng)驗與表達方法進行更加有效的語文學習,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審美感知力,并使學生具備更高的鑒賞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能夠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并能有效地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最終形成崇高的審美理想。
參考文獻:
[1]賈民生.試論如何提升初中語文審美教育[J].讀寫算(教研版),2014(21):203.
[2]鐘懷鴻.淺析如何提升初中語文審美教育[J].考試周刊,2014(64):32.
[3]陶宣.試論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