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法俤
摘 要: 本文以前人在讀寫結合教學方面研究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教學實踐為依據(jù),認為初中作文必須遵循作文教學規(guī)律,以閱讀為基礎,以讀促寫,讀寫結合,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讀寫結合 作文序列訓練
一、課題簡介
(一)課題由來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存在閱讀與寫作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而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地結合起來,就成了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由此我提出“初中語文讀寫結合作文序列訓練研究”這個課題進行研究。
(二)課題界定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感悟、運用、發(fā)展語言及養(yǎng)成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任務。將讀寫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探索出一條高效的切實可行的讀寫結合訓練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讓學生由怕讀怕寫變?yōu)橐宰x促寫、讀寫結合,從而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旨在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而又科學的寫作指導序列。對學生初中三年的寫作,能在系統(tǒng)性、實踐性上形成寫作指導體系,建立一套循序漸進的三年一貫制讀寫結合寫作指導模式。
(四)研究對象與內(nèi)容
主要以初中學生的作文展開研究,以初中三年循序漸進的寫作指導序列,課本、課外閱讀與寫作三結合的語文教學,作文指導中閱讀素材的匹配,閱讀和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每周兩節(jié)的作文課的教學流程等為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方法
(1)調(diào)查研究方法;(2)行動研究方法;(3)個案研究法;(4)文獻法相結合。
三、研究過程
(一)現(xiàn)狀調(diào)研,找準問題
1.問卷調(diào)查:在全校八年級學生中隨機抽樣,發(fā)放270份問卷,分析發(fā)現(xiàn),有55%以上的學生不喜歡甚至討厭作文,其中“選擇還不能圍繞一件事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約占20%。另外有35%的學生選擇在語文課上從不抄摘、背誦、積累語言。近45%的學生認為在寫完作文后感覺真累。
2.隨堂調(diào)研:我發(fā)現(xiàn)作文課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師沒有引導學生觀察、體味生活,積極傾吐生活感受;(2)繁重的學習負擔,導致學生放棄閱讀,沒有寫作素材;(3)讀是盲目的讀,沒能把讀和寫結合起來;(4)教師閱讀教學沒有和作文訓練有效地結合起來,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針對以上問題,通過和教研組商量和校領導的同意,我決定實施以下研究策略。
(二)具體研究策略
1.寫作素材積累的研究。
(1)對作文材料積累的意義、內(nèi)容、方法、途徑進行指導,并提出具體可行的要求,使學生目的明確,方向清晰。
(2)充分發(fā)揮教學的橋梁作用,整理各類學生優(yōu)秀作文,印發(fā)給學生到課堂賞析、交流。寒暑假要求學生至少讀一本中外名著,寫一篇讀后感,開學后交流。
(3)積極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情、理、趣、味。平時要求學生在家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在體驗中完成家庭生活為內(nèi)容的習作;讓學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寫活動心得,開展踏青、演講、夏令營活動,體驗社會生活。
(4)定期檢查學生的練筆,及時總結,展評優(yōu)秀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作文熱情。
2.多渠道激發(fā)寫作興趣的研究。
(1)美文美讀,激發(fā)興趣。在寫作教學中,我有目的地選取一些生活氣息很濃厚的文章,利用早讀、大課間活動等空隙,師生共讀,讓他們從別人的作品中得到感動,與作者的感情共鳴,然后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
(2)深入觀察,培養(yǎng)興趣。在日常寫作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觀物、察人、品事,做到先易后難。觀察物的方法是:整體把握,細微觀察,依照順序,詳細記錄。觀察人的方法用比較法會好些,先觀察自己的家人,按照外貌、服飾、神態(tài)、動作、語言、習慣、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比較他們的不同,然后依照這些性格特點,找到能夠印證這些性格特點的事例。
(3)實踐活動,挖掘興趣。從七年級開始,我安排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課外時間分期分批到民間采風,如寒假收集對聯(lián)、體驗過年的習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間故事、民間諺語等。此外,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對環(huán)境污染、婚喪喜慶擺酒請客、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等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調(diào)查,并撰寫調(diào)查報告,是很好的激發(fā)寫作興趣的方法。
(4)從課外閱讀中,積累興趣。在寫作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擬訂課外閱讀計劃,包括閱讀哪些方面的書,每周、每月讀什么,每期、每年的閱讀量是多少等。課外閱讀一段時間之后,要求分組交換各自的書籍,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我班的學生每天都有個很特別的家庭作業(yè)——看《新聞聯(lián)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講新聞給同學們聽,利用“課前三句話新聞提要”競賽等方式進行。這樣讓學生既獲得寫作材料,又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為寫作打好基礎。
(5)民主選題,激發(fā)興趣。我在即將布置學生作文時,總是先征求學生的意見,要寫什么,什么時候寫,怎么寫,先討論一番,大多數(shù)學生贊成的就通過,還有不同意的可以自選題題材、自選時間。這樣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便于他們寫自己的熟悉的、喜歡的事物,便于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這成了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之一。
3.構建讀寫結合的語文訓練體系。根據(jù)我校學生層次,在作文中經(jīng)過摸索,我編寫了初一到初三各年級作文序列化教學設計方案,方案的每個訓練點均按“范文鑒賞—知識導學—延展閱讀—作文導練”的序列安排教學過程。具體操作流程是:
(1)選編文本:教師根據(jù)寫作需要選用范文,范文可以教材中的文章,也可以課外的、中考滿分作文或時文。
(2)品讀涵詠:利用早自習指導學生反復地讀文章,體味文章精妙之處。
(3)鑒賞明確: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確范文精華所在,從題材、結構、語言、表達技巧、立意方法等方面入手進行點撥提煉,給予學生切實的寫作指導。
(4)延展閱讀:選用手法或主題與范文相似的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這一步很重要。閱讀是吸納,寫作是釋放。選文要求帶有社會責任感及人文關懷的美文,這能彌補學生課外閱讀的不足,是寫作訓練的活水來源,能為寫作的“釋放”做準備。
(5)限時訓練:稍作點撥指導后,要求學生在45分鐘內(nèi)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高學生的寫作效度。
(6)交流討論:利用晚自習,指導學生對作文進行互評,要求指出優(yōu)缺點,提出修改意見。
(7)互評抽批。學生分組互批,教師抽批。
(8)佳作欣賞。
(9)反饋。教師批改與評價,學生寫反思,各班佳作集結成冊,互相傳閱。
四、研究成果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實踐,彼此交流。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再也不愁寫不出東西來了,寫作起來明顯輕松。
通過精心設計和實施的各種形式的作文激趣,85%的學生都對作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很多學生盼著上作文課,喜歡寫作文,他們的寫作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過讀寫結合有序的作文訓練,學生按要求仿寫,在仿寫的過程中,學生沿著教師設計的序列一步一步走向寫作,把學生從無序低效訓練引導到有序高效訓練上,作文的平均成績較課題研究前有較大的提高。實驗班有70%的學生作文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有10%的學生作文縣市各類征文比賽中獲獎,有20%的學生作文被學校??珍洶l(fā)表,先后有60%的作文被編輯在學校優(yōu)秀作文集里,學生切實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五、引發(fā)思考
語文讀寫結合有序的作文訓練是我在一學期的研究與實踐,其中肯定有值得商榷、完善的地方。由于學生所學的科目多,時間緊任務重,有些家長、學生怕大量的閱讀和活動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為提高效率,我認為一定要在讀書種類和方法上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每次活動都精心策劃,而學困生在學習上存在困難也阻礙課題研究順利地開展。因此,如何抓好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是下一階段的重點研究工作。讓學生整體進步應該是我們課題研究者的理想目標,我將在下一階段的研究與實踐中繼續(xù)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8,第1版.
[2]王鵬偉主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第1版.
課題項目:本文為霞浦縣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初中語文讀寫結合作文序列訓練研究》階段成果的報告。(項目編號:2014zy--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