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濱
摘 要: 目前在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學生愁寫作文、不會寫作文和閱讀理解能力低下等現(xiàn)象,嚴重地影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單憑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重視語文課外活動的功效,有計劃、有目的、有指導地組織學生開展語文課外活動。
關鍵詞: 課外活動 語文教學 作用
一、課外閱讀:開闊視野、拓寬思維的有效途徑
古人常追求這樣一種境界:行萬里路,破萬卷書。李白游遍祖國山川大河,留下了一首首氣壯山河的不朽詩篇;杜甫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才有“詩圣”美名千古流傳;李煜經(jīng)過亡國之痛,才有情真詞哀的佳作感地動天……近代史上的一些卓越作品,都因作者親身經(jīng)歷等原因,才寫得那樣生動真實。因此,要讓學生寫出真實感人的作文,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行的,必須深入生活,深入實踐,了解社會,了解人生,有足夠的生活閱歷和洞察人生的能力,開闊視野,拓寬思維,掌握語文“活”的精髓。要做到這一點,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走進閱覽室,走向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
社會實踐對作家、作品產(chǎn)生的影響從上述中已可窺一斑,這里我著重就語文課外閱讀的功效談談自己的看法。
精選佳作名篇閱讀,可以直接汲取前人的豐碩成果,獲得經(jīng)驗儲備,充實自己的頭腦?!皶x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在說明一個道理:讀書重要。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曾說:“學生的學習過程,雖然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但無論這個過程如何特殊,學生總是認識的主體,他的認識活動,只能通過他自己的實踐和感知,在他自己的腦子里進行,旁人是誰也代替不了的!”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他們憑借自身的經(jīng)驗,將文字符號再現(xiàn),甚至創(chuàng)造為具體可感形象的過程。教師單純地在課堂上講解,不能完全替代學生的閱讀。況且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往往有些教師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庖丁解?!卑阒獾闷吡惆寺?,學生很難從整體上感知文章。這樣長久下去,學生的讀書能力何以能形成?又怎能達到教學的高效?課外閱讀填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對閱讀者素質的提高有重大作用。閱讀可以將文之精華,潛移默化于讀者心中,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種文化底蘊的滋潤下,善良的秉性,曠達的處世,誠心的交際,忠厚的為人,形成閱讀者良好的內蘊,對其性格的塑造、身心的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素質的提高,學問的精深,積累的博大,都離不開這條簡單的途徑和方法?!案褂性姇鴼庾匀A”,巴金十二三歲就能背出《古文觀止》等好幾部書,因而成就一代文學巨匠;蔡文姬將其父四百多篇作品一一背出,文名得以流芳百世;偉大的科學家楊振寧,從小熟讀《孟子》,因而文學底蘊深厚,將人文滲透到物理學中,成為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
由此可見,開展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情感體驗:培養(yǎng)體察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找準突破口的首要條件
一篇作文的完成,要經(jīng)過“體察——構思——表達”三個階段。初學寫作者,往往忽視第一階段——生活認識、情感體驗的準備和孕育,因而下筆時,常感到無事可論,無人可寫,無情可抒,無理可達,總之無話可說,對“寫什么”的問題,一片茫然。語文課外活動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空白。單憑課堂教學,如果學生在生活中不做有心人,對鮮活的人生世相就會熟視無睹,沒有理性的穿透力,就不能發(fā)現(xiàn)生活發(fā)現(xiàn)美,更談不上藝術創(chuàng)造力。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就會使學生接觸生活,開闊視野,見多識廣,并化熟為生,取精發(fā)微,從而獨具慧眼,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力,把那些細小忽微的事物放大,剝開來寫,見微知著;善于把那些稍縱即逝的變化放慢,化瞬間為永恒。“留心處處皆學問”,有了生活實踐的積累,學生習作就可有的放矢,手到擒來。有了實踐經(jīng)驗,學生會有意識地把生活中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記下,抓住有時一閃即逝的智慧的火花,在習作中自覺地使自己的認識與讀者發(fā)生共鳴,收到應有的表達效果。
三、走進自然: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凡受過學校教育的人,若干年后再回憶學校生活,印象最深的恐怕不是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是那些課外活動的經(jīng)歷。拋開教師教學質量、水平等問題不談,單從興趣角度講,青少年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的感情往往傾注于生機勃勃的田野,連綿起伏的高山,波瀾壯闊的大海,喜歡生活的豐富多彩。如果把學生的這些特點加以正確引導,使之轉向對語文科的愛好,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至今還記得我的語文老師帶領我們“雨中登靈山”時說的一番話,她告訴我們:觀察事物要善于變換角度,做到高低相配,遠近結合,動靜互襯,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覺和諧運用,特別對那些司空見慣的事物,更需要換換落腳點,換換角度,換換時間觀察,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然后才有新的發(fā)現(xiàn)。她教我們如何在寫作中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藝術形象,使文章多彩多姿,引人入勝。就這次登山遇雨,她鼓勵我們暢談感受,吟詠歌唱,趣話靈山。語文課外活動帶動學生深入生活,豐富體驗,廣博積累,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生活,感受作品,體味內中蘊涵,并在強烈的求知欲望的驅使下,不斷充實自己,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總之,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植根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語文課外活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有計劃、有目的、有指導地帶領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讀、寫、聽、講的能力,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與聯(lián)想能力,開發(fā)潛在的智能。在此基礎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不僅能夠寫出思想性強、主題深刻的作品,理解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升華。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