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軍
摘 要: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制造快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呢?編演歷史劇,充分展現(xiàn)自我;影視劇片段,渲染歷史情境;分組討論,培養(yǎng)綜合能力;音樂輔助,陶冶學生情操;用好課本上插圖,激發(fā)興趣。
關鍵詞: 新課改 歷史課堂 興趣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享受課堂”、“快樂課堂”。那么,歷史課如何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和輕松愉快的學習心情,使學生做到“樂學、會學”呢?我認為要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和設施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陽光和笑聲中學習歷史,快樂地去看、去想、去說、去做,在快樂中享受歷史的樂趣,才會“其樂無窮”。
下面我就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制造快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自己的做法和認識。
一、編演歷史劇,充分展現(xiàn)自我
創(chuàng)編生動活潑的課堂歷史劇,借助角色轉換、情景模擬,配以生動的語言、仿真的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在妙趣橫生、樂意融融的環(huán)境氣氛中,學到知識和技能,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刻理解故事中包含的歷史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真正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如:在講《百家爭鳴》一課時,學生紛紛毛遂自薦,主動請纓,查閱資料,自編自演歷史劇《勸秦王》,分別扮演儒、道、法、墨家等代表,從不同角度闡釋自己的觀點,力勸秦王接受自己的思想主張。他們強烈的情緒渲染了學習情境,不僅是角色扮演者,全體學生也都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快樂輕松地掌握知識,個人能力得到挺高,心靈得到凈化,潛能得到釋放。
二、影視劇片段,渲染歷史情境
語言很難把過去的歷史再現(xiàn)于我們面前,而影視劇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客觀事件與事物,提供感性材料,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智能的發(fā)展,便于知識的鞏固,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豐富課堂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上《抗日戰(zhàn)爭》時,我利用《南京大屠殺》、《在太行山上》等影視片段,讓學生親自感受,如身臨其境,認識中國軍民的抗爭和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更熱愛和平。
三、分組討論,培養(yǎng)綜合能力
以往的歷史教學都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變成學習的客體?,F(xiàn)代教學理念應以人為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個性的鮮活的個體,教師應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然后積極參與,讓他們感到參與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所以我在每次上課前,精心設置一些問題,然后以小組為基本單位,讓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就在民主、愉快、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主動地動腦、動手、動口,全方位參與,并自覺搜集材料,進行加工、整理,然后各組出一個代表到講臺前闡明小組觀點和認識,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但有了學習的興趣,而且養(yǎng)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他們所找的資料、知識范圍已大大超出課本,并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不怕考試,還樂于檢測。
四、音樂輔助,陶冶學生情操
讓歷史課快樂起來,音樂輔助能發(fā)揮特有魅力。借助音樂烘托、渲染課文內容,把音樂和文字二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視聽結合,能起到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的作用。寓歷史知識于藝術享受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感人的情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許多知識,不僅能得到美的享受,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在上《改革開放》一課時,我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讓學生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對改革開放有一定認識。如上《民族團結》時,播放《愛我中華》,其歌詞突出教學主題,學生一起唱,積極性很高,在享受中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要為民族團結、共同奮進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用好課本上插圖,引發(fā)興趣
人教版歷史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插圖多,直觀性強,形象生動。講好課文中的有關插圖,對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記憶,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經過教師講解,既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如第七課《大變革的時代》中的《商鞅舌戰(zhàn)守舊群臣圖》。因為“商鞅變法”是這一課的重點。戰(zhàn)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是通過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國的變法或改革實現(xiàn)的。講好《商鞅舌戰(zhàn)守舊群臣圖》,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商鞅作為改革家的氣魄和才華,又可讓學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是當時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而提高學生對商鞅變法帶來的歷史作用的認識。我在講課時,讓學生看《商鞅舌戰(zhàn)守舊群臣圖》的同時向學生講解:“圖中就是當時商鞅舌戰(zhàn)大臣的情景。中間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這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對變法的大臣辯論。你看他手拿竹簡,引經據(jù)典,振振有詞。他說:只要對國家有利,對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這一場歷史性大辯論,最后由秦孝公做決定:他說:‘商鞅說得對,就按商鞅說的去辦。’”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被吸引,達到引發(fā)學生興趣的效果。
總之,要讓歷史課堂充滿快樂,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學習潛能。從桎梏學生思維的沉悶的傳統(tǒng)課堂到放飛學生心靈、充滿活力的新型課堂,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吾將上下而求索”,努力尋找突破,讓歷史課堂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