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燕
摘 要:多媒體現代化技術能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領悟詩寓,表達詩意,從而使古詩詞課堂教學詩意濃濃,畫意濃濃,情意濃濃,更大程度地提高古詩教學效果。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課件;詩詞教學
當今教育技術現代化已成為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引人注目的焦點,多媒體現代化技術能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其圖、文、聲、像、影并茂的特點,可以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梢哉f,多媒體現代化技術為語文詩詞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表演舞臺”,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去感受詩境,領悟詩寓,表達詩意,從而使古詩詞課堂教學詩意濃濃,畫意濃濃,情意濃濃,更大程度地提高古詩詞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營造古詩詞審美的意境
詩,美在意境,教學古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將學生帶入詩境之中。
1.畫面展示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那么教學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給學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寫意的國畫:學生在詩畫的對照中,輕松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2.音樂渲染美 ?古詩詞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如教學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教學中我選用與所教古詩的詩意相協調的古箏樂曲,那舒緩、輕悠的旋律拔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到了長江之濱,黃鶴樓下,他們仿佛看到一代詩仙李白與老友握手話別后,一直矗立江邊,直到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間的情景。
3.配音穿插美 ?課堂上教師穿插動情的配音解說,必定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把學生帶入美的情境。如在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前,在輕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動情地說:“西湖的美,美在一日四時,一年四季。在晨曦里,艷陽下,落日中,夜幕里,她皆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她各具美態(tài);她的美,在晴中見瀲滟,在雨中顯空蒙;她婀娜多姿,嫵媚迷人;她流光溢彩,亮麗照人;她樸素淡雅,清麗動人;她溫文爾雅,俏麗醉人;她羞花閉月,傾國傾城……這,正如蘇軾所寫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段話一下子把學生帶入美麗的西湖畔,激起了學生對西湖,乃至今天要學的古詩無限的向往之情。
4.資料補充美 ?優(yōu)美的詩詞,與作者所處時代、生活經歷、文化底蘊密切相關,作為當代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障礙。教師采用多媒體手段提供有關時代背景的音像資料,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狀況、社會動態(tài),既為教學傳遞信息、鋪墊知識;又使學生更好地貼近作者、理解作者。
二、利用多媒體,喚醒古詩詞審美的意會
1.品味語言美 ?古人寫詩,十分講究煉字。如在教學古詩《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可通過錄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細細地品味了詩中的語言美,很快領悟到了“綠”字的神韻。
2.欣賞內容美 ?古詩題材廣泛、內涵豐富。運用信息技術,可引導學生透過字里行間,欣賞古詩的內容美。我讓學生每人建立古詩文檔,堅持收集自己喜歡的古詩,并引導學生將古詩歸類,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在學習中,學生既欣賞到了不同詩人眼里的不同的風景,又感受到詩人不同的寫作風格。
3.體會韻律美 ?古詩講究平仄、押韻,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讀起來瑯瑯上口,就像一首美妙的音樂。如杜牧的《山行》,教師指導學生朗誦時,深沉凝重的古箏曲由遠及近悠悠傳來,同時屏幕上顯示出以深秋山林圖為背景的古詩全文,并隨著范讀的開始,詩中相應出現停頓符號,“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睂W生在范讀的熏陶下,會饒有興趣地跟著朗讀起來,融入詩歌內在的真情實感,讀出了韻味,讀出了意趣。
4.領悟情感美 ?詩人們借助古詩抒發(fā)了許多美好的情感:有熱愛、向往美好生活的;有蘊涵深刻哲理、激勵后人努力向上的;也有胸懷豪情、對祖國滿腔熱忱的……讓學生領悟這些情感,對他們來說既是一種美的享受,又能陶冶心靈、豐富情感,有利于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利用多媒體,表達古詩詞審美的性情
詩歌特有的語言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美感受提供了天地。在教學中我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以直觀為線索,用朗讀、想象等多種形式來表達美。
1.想象表達美 ? 古詩的語言高度凝煉,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當多的,而且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老師要在學習古詩時能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把詩的言外之意敘述出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
2.吟誦抒發(fā)美 ?我在古詩課堂中借助多媒體嘗試做一個游戲“賞畫吟詩”。讓孩子們像詩人那樣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吟誦古詩,這“風景”有些是寫意的國畫,有些是寫實的照片??吹綖踉泼懿迹笥赇桡?,孩子們高聲吟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看到夕陽照在江面上,學生迫不及待地背誦“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多媒體把鮮艷的色彩,典雅的音樂,把古詩描繪的意境直接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形成視覺、聽覺上的強烈刺激,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吟誦出古詩來了。
3.圖畫描繪美 ?好的古詩猶如一幅絕妙的圖畫。如在教完杜甫的《絕句》一詩時,讓學生整首詩所描寫的畫面畫下來,并借助視頻展示臺和其他同學共享。
總之,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彌補了傳統古詩教學的枯燥和乏味。我們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把經典詩詞演繹得有聲有色、魅力四射,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打開經典詩詞教育的宏闊視野,讓孩子們的心和經典溝通,與圣賢對話,感悟詩人語言之凝練,體會古詩之神韻,讓經典詩詞如綿綿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從而潤澤學生的生命,拓寬美的視野,陶冶美的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積淀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網絡環(huán)境下古詩文教學實踐初探》.
[3]張劍平:《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4]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