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課程的實施具有很強的導向、激勵和質量監(jiān)控作用。評價的功能、評價的內容和評價的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落實。高效地利用教學評價的前提是能夠深度地認識教學評價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影響。課堂變化快會出現很多不可預測的事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存在很大差異,教學上容易出現不好控制的局面,教師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評價,對以后的課堂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后面的教學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下面作者就從教學評價的分類、教學評價理念的轉變、教學評價的作用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學評價的分類
1.診斷性評價
也稱“教學前評價”,一般是指在某項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的預測。通過這種預測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準備狀況,為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2.形成性評價
指在某項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它能及時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因而可據此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F在多數學者認為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在一個單元或新概念、新技能的教學初步完成后進行。這類評價的目的在于確定每個學生在本階段學習中已經掌握和為順利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應當掌握的內容,并幫助每個學生學會那些本應掌握而尚未掌握的要點。形成性評價的目的側重于教學的改進和不斷完善。
3.總結性評價
又稱“事后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為了解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的各科考試、考核都屬于這種評價,總結性評價重視的是結果,借以對被評價者作出全面鑒定,區(qū)分出等級并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作出評定。
二、教學評價理念的轉變
1.重視形成性評價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可以圍繞教學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多方面展開,著眼于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根據任務要求分析問題、收集信息的能力,選擇合適的信息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工具有效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合理應用工具有效表達信息的能力,對活動過程中相關信息問題的價值判斷能力,在活動過程中與他人協作的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2.靈活應用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自評與互評是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要側重肯定每個人的進步,善意地指出不足,避免人身攻擊和泄私憤。忌討論不透急于開評、煮夾生飯;忌把教師的意見、少數人的意見強加于全體學生,對特別落后的,要強調其跟以前比有哪些進步,以增強其自信心;表現突出的,要鼓勵他們自找不足、超越自我。學生自評主要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努力程度和學習效果等的評價。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提高自評的水平,在教學中,介紹一些有關自我認識的重要性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進行一些學習風格、思維習慣等知識的介紹,讓學生確認自己的學習風格和思維方式,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行為,調控自己的認知活動。在互評中,我認為評價的目的是指出對方的優(yōu)缺點,促進對方的進步和發(fā)展。所以,在組織學生進行互評時,不能只要求學生簡單說個等級,更要要求他們說說為什么,要讓被評的人心服口服。其次,從多個角度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對待學生的學習不應只看他有沒有掌握,還要看到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付出的努力、學習的態(tài)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敗的勇氣,這些都應該成為我們評價的內容。最后,教育學生互評時要公正、公平。
三、教學評價對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
1.對教學過程的導向作用
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課程計劃規(guī)定的學校培養(yǎng)目標,各科《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是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它們是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具體活動實現的。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導向性與指揮性,通過評價目標的引導,指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目標和應達到的程度。通過評價過程的反饋,教師隨時了解學生達到目標的程度,同時也可以發(fā)現教師在教中所存在的問題,使教師的教不斷調整與改進,學生的學不斷強化與提高。教師利用評價的結果可以明了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教學活動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狀況,從而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
通過教學評價,學生可以有機會了解自己學會了什么,學習的程度如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是比其他同學學得好,還是比其他同學學得差。教學評價作為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課堂評價是多元化的,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行為及教學結果進行有效評價的判斷,通過評價來比較與區(qū)分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學習能力,從而鑒定學生水平,以便于教師與學生制訂教與學的計劃,有效落實教學。
3.強化激勵作用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使教師和學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與學生共評,被評價者通過評價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找到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通過評價使師生互相學習、互相激勵、揚長避短,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促使師生共同發(fā)展。
4.有利于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對教學進行全面檢查,并予以價值上的判斷。它的目的不在于區(qū)分學生學業(yè)成績的等級差別,而在于測評每個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到程度。除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判斷外,還要評價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身體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因而有利于社會、家庭、學校對教育價值的認識,克服目前存在的只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價值觀念,更好地對學生實施全面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課堂評價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根本目的。評價應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發(fā)展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健康發(fā)展和人格完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正確地制定評價標準和恰當地使用評價方式,能積極地發(fā)揮評價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