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很大,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傳統上以傳授為主導的閱讀教學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本文圍繞讀賞式教學從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反饋機制三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對教學效率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 ?讀賞式教學 ? ? 方法 ? ? ? 反饋
一、積極轉變傳統思想,以“讀賞”取代“灌輸”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小學語文教學側重于對語言文字的教學,更關注的是學生掌握了多少字詞、背誦了多少篇課文、能夠使用哪些寫作手法等,教師處于教學的主導位置,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思維和能力得不到提高,逐漸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主動削弱自己的“霸權”,給學生更多的閱讀空間和思維空間,幫助他們搭建起個人與作品之間交流的橋梁。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好講解的時間和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引導他們進行有效的讀賞式閱讀,獨立完成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和吸收。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徹底變革傳統的分離化教學措施,將語文學習的情感和態(tài)度進行有效的把握,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水平為跳板,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深化到提高審美情趣、完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終極目標。所以,讀賞式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教師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結合起來,把機械的識字認字和有感情的閱讀欣賞文學作品結合起來,以“讀賞”取代“灌輸”,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實現知識、方法和情感的多重進步。
二、探索更多方法途徑,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當我們做一件事得其要領的時候,就會更得心應手。在讀賞模式中也存在著一些規(guī)律,需要教師為學生做好引導,幫助他們提高閱讀效率。
(一)批注式閱讀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靈感往往如曇花一現,需要及時捕捉。所以筆者建議學生在閱讀時一定要拿筆,邊讀邊想邊記。不管是勾畫好詞佳句,還是劃出不好理解的部分,還是記下自己的感想,都是不錯的閱讀方法。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及時記錄下大腦的活動,方便今后重讀時快速回憶,增強閱讀效果。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批注進行一定的指導和規(guī)范,比如要求他們標注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運用到的典故,畫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等等,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和突出重點,較好地實現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個人思考需要,實現了個性化閱讀,進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選擇性閱讀
在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結構、技巧、情感等進行全面學習,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沒有必要讓學生對文章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進行詳細的閱讀。讀賞式教學的重點落在“賞”上,就是要挑重點、亮點去賞,重視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在學習《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一篇課文時,由于文章主要記敘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的栽花賞花和寫信教子這兩件事,所以教師就可以把教學分成兩個部分,讓學生重點閱讀這兩個故事,對于前面的背景介紹則只需要了解一下就行了。讓學生分別站在高爾基和兒子的角度去看這兩件事,體會不同角色在同一事件中所有的心情、感悟,以及思考這件事將會對他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如此,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初步懂得付出的快樂和高爾基的用心良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文章的情感目標。
(三)批判式閱讀
閱讀不僅是為了獲取信息,還是為了培養(yǎng)一種能力,即篩選信息、提高自身知識技能和審美情操的能力。所以在讀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刺激學生聯想和思考,鼓勵他們勇于質疑、大膽提問。例如在講解《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時,文中寫道:“爬山虎的腳步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扒住墻?!苯處熱槍@個“巴”字向學生提問,問他們這個動詞用得好不好、規(guī)不規(guī)范,對這一動詞進行賞析。這樣的提問設計給了學生質疑和挑戰(zhàn)權威的權力,很容易就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大家努力在腦中搜尋更加貼切的詞,也用手機上網查詢“巴”的用法規(guī)不規(guī)范。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們的文學知識得到了豐富,思維得到了拓展,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批判精神,使閱讀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有意義的腦力活動,有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構建閱讀反饋體系,鞏固落實“讀賞”效果
反饋和評價也是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它能夠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動態(tài),判斷他們的閱讀能力并預測出閱讀趨勢,從而正確地指導學生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效果。所以語文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觀察和監(jiān)督,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和反饋體系。
(一)提問反饋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也是目前運用最普遍的閱讀反饋形式。教師通過隨堂的有指向性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這節(jié)課的聽課情況和閱讀效果,發(fā)現教學中欠缺的地方,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閱讀能力等做一個簡單的評價,再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做適當的調整。
(二)表演反饋
課本劇的編排和表演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反饋方式,它不僅考驗了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故事概括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同時對學生間的合作協調能力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可以說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全面考察。在表演的籌備和進行過程中,學生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研究,更細致地體會了自己對文章態(tài)度、思想情感等的理解,對于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三)讀后感反饋
寫讀后感就是讓學生把自己在閱讀中獲得的知識、聯想、感悟等以書面形式交給教師,是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所得進行整理的一個良好途徑。在整理中,學生會看到自己的閱讀思路更清晰了,學到的表達技巧也在書寫的過程中得到了應用,實現了閱讀能力的遷移,而這也恰好是閱讀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
四、結語
讀賞式閱讀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自主性,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語文教師要認識到讀賞式教學的優(yōu)越性,有效運用在自己的教學之中,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熱情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