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良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第六中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留守子女也越來越多,導致我們的農村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數學教學問題進行論述,以期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關鍵因素。但是,對于留守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都是跟隨著奶奶、爺爺或者外公、外婆生活,而隔代的家長過多地看重學生是否能夠吃好、穿暖,往往并不在乎學習怎樣,導致學生缺少對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再加上,數學學科自身的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差,嚴重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數學學科價值的實現(xiàn)。
對于留守學生來說,由于缺少正確的引導,缺少管教和輔導,導致大部分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都是“應付”。所以,這就出現(xiàn)了一些學生潦草地完成作業(yè);一些學生抄他人作業(yè)的現(xiàn)象等等,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嚴重阻礙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以上這兩點是農村留守學生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影響最大的問題。所以,農村數學教師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效率,要想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就要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進而確保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xiàn)。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可見,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農村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立足于數學教材,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生活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而,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做好基礎工作。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學習效率,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我選擇了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法,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生活情境:
情境一:媽媽在外地打工,為了節(jié)省開銷,要走著去工地,若每小時5 千米,正好趕上上班的時間,可在走了全程的五分之一時,由于有緊急事情,搭上了一輛每小時行40 千米的汽車,因此比預定時間提前1 小時24 分鐘到達,求媽媽與工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情境二:某項工作,小明爸爸單獨工作,需要7.5 個小時完成;小軍爸爸單獨完成的話需要5 個小時,如果小明爸爸和小軍爸爸一起工作1 小時,再由小軍爸爸單獨完成剩余的部分,共需要多少時間完成?
引導學生思考上述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同時,在解答這兩道試題之后,我順勢向學生講述父母在外打工的不容易,進而端正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進而為學生良好地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所謂結對子的學習方法,是指將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結合成學習小組,目的是讓學困生在優(yōu)等生的帶動下互相學習,這樣不僅能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課堂整體效率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之所以在農村留守學生中實施結對子法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在課下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人輔導,結對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互相幫助中掌握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走進數學課堂。
在習題練習中我們可以實施結對子的方法。如,已知二次函數y=(k2-1)x2+2kx-4 與x 軸有一個交點A(-2,0),則k 的值為________。在解答該題時,優(yōu)等生要給學困生分析該題的考查點、如何思考類似的題目、如何進行解答等等。鼓勵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在農村留守學生的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fā)展做好保障工作。
廟軍生.關于農村中學留守學生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05).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留守兒童對農村教育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系列論文,課題立項批準號:FJCGJJ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