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慶豐
(重慶市萬州區(qū)黃柏初級中學)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一直對知識有著比較大的興趣,學生就會積極探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中,也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有創(chuàng)造性,要積極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初一語文的教學不同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兩者之間是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想要做好兩者的承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是一種可行、有效的手段。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學生剛從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新的學習階段、新的學習特點抱有或好奇、或擔心的心理,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上好第一堂課。新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的第一篇課文為《散步》,作為第一篇課文,它既展現(xiàn)了親人之間的相互關愛,也啟迪著學生面臨人生岔路時要做出選擇。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以“人生的岔路”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引導學生進行未來初中生活的展望,借助演講這一形式,豐富語文課堂。另外,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定期舉辦主題與課文相關的演講比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提升教學效率。
單調、乏味、墨守成規(guī)的字詞句記憶、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概括是學生對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一般認識,在這樣重復、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很難有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可以采用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的方式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從而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自發(fā)排練相應的情景劇,并在課堂上做展示,學生通過進行角色扮演,可以深入解讀人物角色特征,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學習的過程不是孤立的,多個學科甚至不同領域的學習都是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音樂,有的學生會畫漫畫,有的學生擅長寫作。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才藝融入平常的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趣味,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音樂巨人貝多芬》《安塞腰鼓》等課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向同學們表演自己的個人才藝,彈鋼琴、演奏古箏、唱歌等,在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舞臺的同時,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也得以豐富。學生在自我肯定、充滿趣味的氛圍中學習,學習效率得以成倍提高。
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打破了教師只能板書教學的局面,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制作表現(xiàn)形式靈活、多樣的幻燈片,增加課堂中的趣味教學成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向學生展示書中所描寫的各種動植物以及三味書屋的相關圖片,加深學生對課文展現(xiàn)內容的認識,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后對家庭附近動、植物進行拍照,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使語文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在課后得到了鞏固。
在講解課文之前向學生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主題視頻或者電影,使學生處于放松、愉悅的狀態(tà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解《木蘭詩》一文時,可以向學生播放電影《花木蘭》片段,鼓勵學生將課文與電影做對比,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升教學效率。
初一語文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開端,為學生打造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運用趣味教學方法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是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心。筆者希望更多的專業(yè)人士能投入到該課題研究中,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做出貢獻。
[1]王延蘋.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趣味教學法[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03):131.
[2]陳昌兵.讓趣味教學點亮語文課堂—初中語文教學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2(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