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華
語感能力是指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語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文本閱讀效果?!墩Z文課程標準》對語感的描述次數(shù)很多,并且提出具體目標。小學生語感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教師通過朗讀、賞析、對話等策略加以實現(xiàn)。
朗讀是對文本進行感悟的重要形式,學生在對文本朗讀過程中,自然能夠充分地感受到文本語言蘊含的魅力,從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促進對文本語言的內(nèi)化,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感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對文本進行感情朗讀,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觸發(fā)他們的語感能力。
例如,在教學《月光曲》這篇課文時,為了快速地讓小學生進入文本的意境,在教學中,筆者先利用多媒體給小學生呈現(xiàn)了本課的插圖,并且,給他們的播放了優(yōu)美的音樂,這樣,小學生就與文本語言進行了親密的接觸。然后,筆者再讓小學生看著課文插圖、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對這一篇課文進行感情朗讀,小學生在感情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能夠有效地感知這一篇課文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地感受到課文語言美而帶來的意境美。這樣,小學生就有效地對文本語言進行了有效感悟。
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把引導小學生對文本的感情朗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并且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落實,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引導小學生在對文本品讀與感悟的過程中觸發(fā)他們的語感能力,從而使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語言不通過比較,很難區(qū)分其優(yōu)劣,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小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受力還是比較弱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對比賞析,這樣,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有效地形成語感,從而充分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所運用的語言文字的精妙。例如,在《荷花》這一篇課文中,作者在描寫荷花的形態(tài)時,用了一個“冒”字,這個字不僅有效地寫出了荷花的靜態(tài)美,而且寫出了荷花的動態(tài)美。在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引導小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形成語感的。首先,筆者提問:“在這個句子中,‘冒’字能夠換成其它詞語嗎?”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有的小學生把這個句子中的“冒”字換成了“長”、“鉆”、“伸”等字,然后進行對比品讀,在對比品讀的過程中,小學生發(fā)現(xiàn)了這一些字都不如“冒”字用得好,因為“冒”字能夠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出荷花的勃勃生機,而其它字則沒有這一種表達效果。
以上案例中,通過這樣的形式,自然能夠有效地讓小學生在對比品讀的過程中對文本語言進行推敲,這樣的語言實踐活動是十分高效的,是促使小學生形成語感能力的有效手段。
文本對話是一種高級的閱讀形式,是促進小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品析與感悟的重要途徑。文本對話作為一種高級的語言實踐形式,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感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深入對話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語感。
例如,《秦兵馬俑》這篇課文,作者是通過“規(guī)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一些重點對秦兵馬俑的特點進行描述的,并且,在說明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兩大特點的過程中,采取了總分的方法。這樣,就能夠更加有效地突出秦兵馬俑的主要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以這一些重點詞為切入點,在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去把握課文的這一結(jié)構(gòu)特點,并且在分析的過程中總結(jié)出作者說明秦兵馬俑主要特征的方法,這樣,小學生就能夠?qū)@一篇課文的深刻化語言進行理解與感受。
以上案例中,筆者以“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對話,學生在文本對話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秦兵馬俑的特點及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這樣,學生就在品讀的過程中,與文本進行了深入對話,從而進行了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生長了學生的語言智慧。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能力是很重要的。培養(yǎng)小學生語感能力的方法很多,以上筆者列舉的朗讀、對比、對話這三種方法是常用的策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不同的文本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讓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