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峰
課堂實錄
(課間播放汪峰的歌曲《我們的夢》)
師:剛才大家聽到的歌歌名是什么?
生:《我們的夢》。
師:對,這是汪峰的作品,這里所講的“我們的夢”是指什么?
生:2008年奧運會。
師:那我們的夢圓了嗎?
生:圓了。
師:是的,我們的百年奧運夢最后圓了。在40多年前,有位黑人也有個夢,到底他的夢能不能圓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我有一個夢想》(板書)。光從這個題目來看,你來猜猜本文會寫什么內(nèi)容?
生1:馬丁·路德·金在講自己夢想的內(nèi)容。
師:嗯,他的夢想“是什么”?
生2:為什么會有這個夢想,怎樣去實現(xiàn)這個夢想?
師:很好!光從這個題目,我們就已猜到了課文的內(nèi)容。其實“看題目,猜內(nèi)容”也是語文學習的一種常見方法;同時也是對我們寫作時擬一個好標題有重要的啟示。我把剛才大家講的幾個方面板書一下。(板書: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這三個問題,快速地整理下文章的結構。整理好的同學舉手示意我。
生3:1~7段是“為什么”,8~17“怎么做”,18~34“是什么”。
師:誰有不同意見嗎?
生4:1~6段是“為什么”,7~17“怎么辦”,18~34“是什么”。
師:根據(jù)這兩個同學的意見,18段到課文最后歸納為一部分,分歧就是第七段到底放到上一層還下一層的問題。好,那我們先齊讀一下第七段。
生:齊讀第七段。
師:讀了之后,請你談談歸為哪部分更好?
生5:歸于“為什么”更好,因為這段講的是夢想不實現(xiàn)就對國家?guī)淼牟涣加绊憽?/p>
師:有道理。所以這段劃到“為什么”部分也許更好?,F(xiàn)在我們統(tǒng)一一下,1~7段“為什么”,8~17段“怎么做”,18~34段“是什么”。
我們班剛好是三大組,我們就分組研讀一下。第一組主要研讀“為什么”部分,第二組研讀“怎么辦”部分,第三組研讀“是什么”部分。這次要精讀,深入領會每個部分的內(nèi)容,還有好好品位一下語言,等下推代表全班分享。(約5分鐘)
師:我們先請第一組的同學先來講一講,為什么會有這個夢想?
生6:因為當時的美國,黑人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師:為何得不到保障,就想到這個夢想?
生7:因為100年前,有個《解放黑奴宣言》。
師:這個宣言是誰簽署的?
生7:林肯。
師:100年過去了,黑人本應得到解放,可是這個夢想并沒有實現(xiàn)。舉個例子,就在這次演講不久之前,一個黑人婦女因乘坐公交車沒有給白人讓座就被捕入獄,這件事正是這次25萬人大集會的導火線。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8:有句話更形象:“諾言成了一張空頭支票”。
師:對,正是因為這個諾言沒有兌現(xiàn),那么沒有兌現(xiàn)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或者說哪一段最能集中反映這個現(xiàn)象?
生:第三段。
師:那我們來齊讀第三段,看看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生9:100年后的今天,黑奴的生活現(xiàn)狀。
師:那么100年后的今天到底怎么樣?我想請一位同學讀下第三段。
生10(一女生讀第三段)
師:我們先不點評,再請一位男生讀。
生11(一男生讀)
師: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不好,太溫柔了。
師: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生12:4個“100年后的今天”。
師:對,這個時刻很重要,時間很長,所以這個時間要讀的慢一點,突出時間長。請關注這種反復詠嘆的手法。還有其他需強調(diào)的嗎?
生13:鐐銬,枷鎖,備受壓榨,仍然,萎縮,流亡者。師:很好!請關注這里主要用到了什么修辭?
生:比喻與排比。
師:還有其他需突出的嗎?
生14:最后一句的“駭人聽聞”。
師:好的,我們突出這些詞再次讀讀看,哪位同學來展示一下。
生15(一女生范讀)
師:讀的不錯,突出了重點的詞句。讓我們?nèi)帻R讀一遍。
生:全班齊讀。
師:讀得非常到位,為我們自己鼓鼓掌。100年前,宣言給黑人帶來了希望;100年后,諾言仍是空頭支票。這正是“為什么”會有這個夢想的原因。接下來,我們來研習“怎么辦”部分?
生16:第十段,要“堅持向前”。
師:堅持到什么時候?
生17:正義和公正實現(xiàn)的時候。
師:哪些段落最能體現(xiàn)?
生18:11~14段。
師:那這樣好不好,我來問你們來答,我們一起合作讀這幾段話。
(師生對讀,師換讀“你們什么時候才滿足”為“你們到底什么時候才滿足”“你們難道還不滿足嗎”“你們現(xiàn)在總該滿足了吧”,學生的回答越來越堅定。讀完后,學生自發(fā)鼓掌,課堂第一次高潮形成)
師:哪些詞要突出?
生19:只要,就,仍然,決不。
師:關聯(lián)詞和形容詞要突出。大家剛才的回答非??隙ㄓ辛Α_@是“怎么辦”的一種方式,要“堅持到底”,還有其他方式嗎?
生20:第八段,要不斷升華到精神境界。
師:那我們具體要采取什么樣的行動?
生21:不采取暴力行為,要舉止得體,有紀律。
師:這讓你們想起誰了?
生22:印度的“圣雄”甘地。
師:是啊,暴力有時候并不能解決問題,非暴力有時比暴力更有力量。所以我們說馬丁·路德·金提出的“怎么做”相當有道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習“是什么”部分?
生23:他的夢想是使黑人得到白人一樣的權利和地位。
師:用幾個關鍵詞概括一下?
生24:平等,自由。
師:我們在這一部分的最多的就是“自由”,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自由”。那我們現(xiàn)在去現(xiàn)場體會一下他講話的語氣,同學們對照課本,聽聽馬丁·路德·金的演講錄像。注意他講話的語氣和神態(tài)。
生(看視頻,聽錄音,約3分鐘)
師:對于他所說的夢想,你對哪幾段最有感覺,以他的語氣選2~3段來讀一讀。等下請幾位同學上講臺來展示一下。
生25(演講21~22段,掌聲)
生26(演講22~24段,掌聲)
生27(演講20~23段,掌聲)(課堂第二次高潮形成)
師:掌聲說明了一切,剛才大家的演講都熱情洋溢。接下來試著用筆寫下你的夢想,仿寫這幾段,注意修辭,等下向全班展示。(約5分鐘)
生28:我有一個夢想,我想解下背上沉重的行囊,無憂無慮地到祖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我們化成一束蒲公英飛到一片我能賴以生存的土地上;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我可以站在高高的山巒上毫無顧忌地放聲歌唱!(掌聲)
師:看來我們的高中生活實在是任務太重,壓力太大了。謝謝你的坦誠,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生笑)
生29: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貧窮和戰(zhàn)爭的硝煙能夠隨風而去;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欺騙和狡詐將不會出現(xiàn)在人們之間;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正義和無私能夠在這個自由的國度里永遠長存。今天,我有一個夢想。(掌聲)
師:你很有正義感,向你致敬?。ㄉΓ?/p>
生30:我有一個夢想,能在喧囂的城市中覓一處凈土,被清新的空氣包裹,用澄澈的甘泉洗滌那沾了些污穢的靈魂;我有一個夢想,那常受著煎熬的天空可以褪去黯然的黑幕,重新煥發(fā)屬于他的湛藍;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每一個湖堤上都能充滿生機,綠意盎然,像鑲嵌著瑪瑙的綠帶系在祖國的腰上。今天,我有一個夢想。(掌聲)
師:你非常有環(huán)保意識,向你學習?。ㄉΓㄕn堂第三次高潮形成)
師:讓我們回歸到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它實現(xiàn)了嗎?
生:(眾說紛紜,有的說“實現(xiàn)了”,有的說“沒實現(xiàn)”)
師:你們怎么判定的?45年之后,另一個黑人也發(fā)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講,他就是奧巴馬。現(xiàn)在我們來聽聽他在“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發(fā)表的就職演講。
生:看奧巴馬就職演講視頻。(下課鈴聲響)
師:馬丁·路德·金的夢想真的實現(xiàn)了嗎?這個問題留到課后,大家一起去探討。下課。
課例反思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的宗旨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即母語的“讀寫聽說”能力。《我有一個夢想》一課正是緊緊圍繞這一宗旨而展開的。這堂課對教材的理解和課堂的定位非常正確,主問題設計非常靈活,課堂節(jié)奏把握得非常恰當,體現(xiàn)了較強的語文課程意識。課堂上無論是學生、執(zhí)教者還是聽課老師,都跟馬丁·路德·金一樣心潮澎湃。這堂課非常重視學生體驗,并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多種體驗中學習語文,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1.閱讀主問題與關鍵詞相輔相成。本課的一大亮點是問題的層遞性與課堂的開放性。尤為難得的是本文的三個主問題(夢想“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均來自于學生,而且三個問題的解決具有層遞性,第一個問題的展開是教師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第二個問題的展開是師生合作提煉關鍵詞,第三個問題的展開是學生自主提煉關鍵詞。隨著問題的推進,課堂自發(fā)形成了三次高潮。主問題與關鍵詞相輔相成,使得整堂課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2.課堂在朗朗書聲中彰顯語文味。語文課非讀不可。整堂課很好地把握了演講這種實用文體的特點,以朗讀與演講為主線,抓住了文章三大部分里的三塊內(nèi)容,以不同的方式(齊讀、個讀、分讀、師生對讀等)進行朗讀并讓學生嘗試上臺演講,整堂課氛圍活躍,語文味濃厚。
3.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齊頭并進。本堂課嘗試著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打通,使學生的表達和交流的需求得以激發(fā)和滿足,從而使閱讀思維與表達交流思維得以融合。為此設計了仿寫“我有一個夢想”環(huán)節(jié),學生文思泉涌,佳作頻現(xiàn)。除了課堂上展現(xiàn)的三位同學之外,另據(jù)課后收集,大部分同學都寫得相當出彩。
4.現(xiàn)代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得益彰。這堂課對于多媒體的使用只是引入了“《我們的夢》歌曲”和“馬丁·路德·金演講”“奧巴馬就職演講”兩處視頻,點到為止,恰到好處;而全文的思路則通過板書比較好的體現(xiàn):“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三點最后連成一個“心”形,“心”形中間是“夢想”兩字。傳統(tǒng)板書和現(xiàn)代媒體兩種輔助手段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在課后的評議中,聽課老師均對這堂課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認為這是一堂充滿激情和語文味,有效而創(chuàng)新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