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新區(qū)第二實驗學校 張文娟
本堂課是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 選自外研社出版的悅讀聯播( 初一),題目為A Lesson That Saved Lives。文章第一段介紹了主人翁Tilly 海嘯發(fā)生時正在普吉島和家人度假。 第二段描述了Tilly 在海嘯發(fā)生前所見所聞。 第三段介紹Tilly 根據地理課知識判斷海嘯將發(fā)生,將消息告訴母親及姐姐但不被理解。 第四段介紹了父親告知賓館工作人員,Tilly 跑到海灘上呼喊人們遠離海灘逃生。多虧了Tilly 普吉島無人喪生。這是一篇記敘文,但生詞較多,句子較長,初一學生有一定的理解難度。
Step 1 Prediction. 根據文章題目預測文章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判斷出
something bad will happen.
Step 2 Skimming. 學生速讀課文, 找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過程分別在第幾段出現的。
Step 3 Scanning. 根據各段給出的閱讀任務逐段精讀。 最后出示一段文字,讓學生對印度海嘯有更真實細致的了解,并產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
Step 4 Group work. 學生4 人一組, 根據閱讀內容做采訪匯報。
Step 5 Summary. 教師以“ What’s Tilly like?”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進行梳理總結。這一步學生所用的詞語不是很豐富,感覺學生總結得也不是太貼切。
總體而言,這堂課教師準備的非常充分,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 教學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 閱讀任務活動豐富,教師課堂的應變能力很強,教學理念先進,是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英語閱讀課。 從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著手分析, 筆者感覺有以下兩個亮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同時也有幾個細節(jié)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亮點一、備課充分。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融入了大量的人文信息, 在教學的好幾個環(huán)節(jié)利用圖片視頻或文字的方式滲透地理、科普或人文知識,在閱讀的同時,注重拓展課文知識,不僅為文本的閱讀提供相關的背景,而且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使課堂教學內容豐滿充實。
亮點二、教學思路靈活。 教師借鑒了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的思路,利用記敘文的五大要素引領學生速讀文本,有效地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大體了解文章內容。
同時也有以下幾個細節(jié)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細節(jié)一、文章的導入。根據文章標題猜測文章內容,導入本課的中心話題。通過學生的預測,設下懸念,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以問題的方式導入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后面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了大量關于印度海嘯的真實圖片和視頻,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 如果將這些圖片和視頻放在本節(jié)課的開頭,筆者認為就更簡潔直觀,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在視覺沖擊中激發(fā)起來。
細節(jié)二、目標的達成。 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是了解海嘯和學會閱讀策略,最后生成采訪報道檢測本節(jié)課的目標達成。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 教師設置了skimming,scanning 以及carefully reading 等閱讀環(huán)節(jié),并在每一步的閱讀中分別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輔助學生閱讀,可以說顧及到了不同閱讀策略的滲透。從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教師在文本的第二、三、四段重在精讀,閱讀任務也考慮了學生的學情,在問題設置方式上大多采用只填關鍵詞的形式。但是教師僅僅引導學生按照閱讀任務完成這幾步閱讀,筆者認為既然是精讀,而且教學目標是了解海嘯而且后面還有有關海嘯的采訪報道,第四段就應在閱讀之后讓學生利用關鍵詞展開復述重現,旨在使學生對海嘯有深刻的認識。
執(zhí)教教師設計了各種閱讀任務,并在每一個步中標注skimming ,scanning 等名稱,教師目的非常明確,即通過這種任務培養(yǎng)學生略讀、 尋讀等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從學生層面觀察,未必就能達成這樣的目標。教師給出的閱讀任務多以填空的形式呈現,我感覺大多數學生關注的是如何填充空白處的信息,而很少甚至根本不關注其他與閱讀內容有關的信息,最后學生通過閱讀所獲取的也僅僅是支離破粹的少量信息,那么通過閱讀培養(yǎng)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究竟實現了多少? 其實,這也是很多教師閱讀教學中都存在的問題。
細節(jié)三、人文性。 近兩年筆者先后聽了很多優(yōu)質課,很多教師在閱讀過程中插入大量的人文信息, 使得整堂課信息量大增。到底該怎樣定位閱讀的人文性?筆者認為還要和教學目標一致,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什么,不能為了追求高大上而無限放大人文性,否則就會喧賓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