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
摘要: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朗讀;能力;培養(yǎng)
我們如果細心不難發(fā)現(xiàn),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興趣引路,促進學生積極閱讀
“興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點”。有興趣就有樂趣,有樂趣就能激發(fā)出更大的興趣。只要讓學生個體體驗到閱讀的興趣,就能增強他們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實現(xiàn)個性閱讀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lián)系。使讀書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成為他們的一種自覺的生活方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币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是靠長期大量的閱讀積累形成的,所以教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為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達到愛讀、善讀、自己照著讀的境界。
(二)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
(三)采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xiàn)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
4.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二、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重點段落,通過理解文章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文章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深入理解重點詞句、重點段落有助于根據(jù)文章的中心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的詞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須將詞句內涵揭示出來,使學生理解該詞句的比喻之義、含蓄之義、言外之義,以喚起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
三、經常進行朗讀基本功訓練。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范讀領略,模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師范讀,當然,范讀是隨機的,要選擇好時機,我一般不再初讀課文前范讀,而是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我才范讀。
五、采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愿讀,樂讀。
朗讀的形式有:齊讀與知名讀;輪讀;男女輪讀、小組輪讀等。配樂讀;分角色朗讀對話較多,故事性較強,語言生動的活潑的課本可以分角色朗讀。比如:《慈母情深》的教學中,我讓女生讀媽媽的話,讓男生讀兒子的話,我讀旁白,這樣反復讀了兩遍,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
接著我又讓學生換角色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更濃,讀的投入,對課文的理解也很有幫助。
六、注重朗讀評價。
我們要善于聆聽,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yōu)點,多給恰當?shù)谋頁P,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的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薄澳阕x的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我們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fā)現(xiàn)他們朗讀中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與肯定。學生們在我們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七、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品讀。
在教學中要充分給予學生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中流淌。指導小學生朗讀常用的幾種方法:
(一)范讀恰如其分的范讀最大的優(yōu)點是形神兼?zhèn)洌暻椴⒚???梢苑蹲x某個重點段落或學生難以理解把握的長句;可以范讀課文中的句逗停頓,也可范讀句中的語氣、重音、輕聲、兒化等。
(二)領讀。這種訓練形式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和聲調,可使學生做到朗讀時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讀準;不重復、不破句,句句讀通。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自然而然會有所提高。
(三)揣摩讀。學生朗讀不能為讀而讀,讀正確,讀流利,并不是朗讀的最終目的,要指導學生在理解內容、體會感情的基礎上揣摩著讀,要使學生朗讀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消極模仿和朗讀技巧的機械運用上,而是使朗讀真正成為有感而發(fā)。
總之,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正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就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