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淑文
摘要:習作教學的開展,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良好的習作教學,既能促進學生想象力、觀察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加了解中國優(yōu)秀語言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通過探討其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全方位培養(yǎng)。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習作能力的加強十分必要。然而習作能力的加強,并非是讓學生生搬硬套或者通過大量的無意義的習作就可以做到,因為這樣不僅會使學生逐漸厭煩習作,而且會使學生喪失習作的積極性和想象力。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做出相對分析,希望能為廣大小學語文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幫助。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填鴨式”教學,不注重真情實感與生活聯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第一學段從寫話入手,第二、三學段開始上習作課。習作能力的高低影響著小學語文能力的整體水平。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重點在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然而一些教師為了面向考試、一味提高學生的成績,往往忽略了學生觀察力和真情實感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有教師會給學生講一些自己覺得好或是喜歡的句子,并嚴格要求學生必須背誦下來。然而教師喜歡的并非全都是學生喜歡和適用的,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將會逐漸磨滅,甚至有的學生會覺得,習作就是抄書,就是將教師讓背誦的東西七拼八湊。然而這些恰恰違背了習作課開展的初衷。
(二)習作要求“量”高于“質”
在周末或假期,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往往會布置大量的作文,在收齊后教師也并非將其全部認真批閱。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動貪玩是他們的天性,并且思維和想象力在一段時間內也并非是極度發(fā)散的。大量的文章習作要求不僅浪費了學生學習和娛樂的時間,給學生造成大量的負擔,同時因為教師的“不批改”,也會使學生逐漸興起“偷奸取巧”心理,很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學生為了應付教師的大量作文要求,在開始兩三篇作文習作中或許花了點心思,然而在后期的習作中往往為了湊字數而出現抄歌詞、重復寫一個句子等情況,長久以往,又怎能提高習作能力?
(三)與學生缺乏情感交流,忽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不可否認,學生對教師都有一種或多或少的懼怕心理,這是因為師生間的交流過少。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自主學習能力還相對較弱,這就需要教師了解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二、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加強師生互動,促進教學開展
高效的教學過程應該是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以小學課文《王二小》為例,如果教師只是生硬地講述,僅僅告知學生王二小是誰、他干了些什么事,這樣并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無從談起學到了什么。而如果教師在教學的前期,先教學生唱《二小放牛郎》這首兒歌,或者以故事的形式講給他們聽,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其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轉變教師習作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其一貫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述、學生學習。這樣無形中就會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性學習。以大詩人李白《古朗月行》一詩為例,如果教師只是要求學生背會、默寫,這樣并不能使學生體味詩的意境,也不能對其今后的習作能力有大的幫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先讓每一個學生踴躍發(fā)言,在他們的腦海里,月亮是什么樣子的?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觀察,能夠很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霸卵馈薄扮牭丁薄懊麋R”“玉盤”……以后的習作中他們會呈現不同的觀察角度,大大促進了學生對生活中美的觀察與發(fā)現。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同時還要倡導學生去觀察生活、觀察世界,發(fā)現平凡事物中的“美”。應試的寫作是枯燥的、無益的。在語文習作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觀察空間和創(chuàng)作空間。例如,以“二十年后的我”為題,雖然是命題作文,但是卻能給小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他們可以用不同的行文方式來闡述自己對二十年后的期望和暢想。這樣的作文既可以是學生練習各種句式詞語的運用,又可以加強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值得提倡。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必須要求小學生有大量的文字積累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與愛好,引領他們觀察生活點滴,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