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林
摘要: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核心宗旨就是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決定著一節(jié)課堂效率高低的不是教師講解的如何,而是要看學生的吸收情況。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下的課堂非常低效,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及時開展教學改革,關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優(yōu)化課堂提問的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這樣才能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成因;解決策略
引言
一直以來,課堂教學都在不斷地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積累了相應的經驗,但卻沒有徹底改變教學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師講授多、學生探究少。新課程背景下,一大改變就是要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準確的把握,讓學生充滿興趣的積極參與學習,才能改變當前課堂低效的局面。
一、初中語文“低效”課堂的成因分析
(一)學生被動的學習
對于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很多教師還是沒有擺脫傳統(tǒng)灌輸式、填鴨式的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還是“換湯不換藥”,依然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講授,想讓學生把所將的知識都掌握住,實際上即使是個很大的容器也有裝滿的時候,我們不能讓學生這樣被動的學習,使其自主學習才是根本之策[1]。
(二)沒有把握住學情
學情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根本,如果教師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他們不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這樣是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當前很多教師都不注重研究學情,即使是有研究,很多也是教師主觀方面的感覺,并不是客觀的、全面的狀況。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如果教師不知道學生喜歡什么,他們的興趣點在哪里,也就無法實施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教學方式,這樣的課堂就必然會是低效的。
(三)課堂提問隨意化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的導向,可以說問題的提出直接關系到問題解決的效果,所以說課堂提問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很多教師已經開展注重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但是卻從以往的“滿堂灌”變?yōu)榱恕皾M堂問”,課堂提問隨意化嚴重,無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把握[2]。
(四)不注重引導學生的提問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聽不懂的時候,課堂教學也應該是師生之間互動反饋的過程,但當前很多駕駛只關注學生是否解決問題的結果,不注重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過程,忽視了學生的提問。學生如果有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逐漸喪失求知欲望,而且隨著問題的積累越來越多,在學習上的困難也就會越來越大,學習水平得不到提升,甚至會逐漸放棄學習。
二、初中語文“低效”課堂的解決策略
(一)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說是身心疲憊,最終獲得的課堂效率還很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作為了課堂上的主宰,實際上如果教師能夠把課堂的主動權更多地留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這樣的教學必將會更為順利和高效。例如在教學長春版初中語文《孔乙己》課文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編演課本劇,進行角色扮演,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學生就會在編演的過程中積極認識的閱讀,在演出的時候體會文章情感。
(二)實現(xiàn)師生的平等對話,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加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學生的群體之中,平時要多以微笑的表情和和藹的目光對待學生,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做好相互理解,對于學生好的表現(xiàn)要給予贊賞和充分的肯定,對于學習差的學生也要安慰和鼓勵,使其樹立學習信心,從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3]。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熱情,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這種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引導他們積極的探索知識,例如在講解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現(xiàn)代詩時,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國外康橋的景色,配以舒緩的音樂,然后再讓學生飽含深刻地朗讀,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們會積極的參與學習,最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巧用課堂提問藝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不是靠教師的講課來實現(xiàn)的,應該是在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經過思考和探究而得來的。教師要注重巧用課堂提問藝術,特別是在問題設計方面要緊扣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難點,問題的難度應該適中,最好是呈現(xiàn)出由易到難的梯度性,從而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的進行學習[4]。例如在教學課文《一個價值一千億元的名字》時,就可以提問:“這篇課文說的是誰的故事,為什么說他的名字價值一千億?他到底做了什么特別的事情?”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課文,提升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四)鼓勵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現(xiàn)在的課堂總是教師一個人在那滔滔不絕的講課,總是想著如何把知識更為細化地展示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教學雖然教師也很認真,但是無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應該是更為關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愿意學,知道怎樣學,明白自己到底哪方面沒有掌握好,繼而產生自己的疑問,并在課堂上提出來,得到問題的解決,這樣的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課文《范進中舉》時,就可以讓學生先自學,學會在閱讀后可能會提出“范進為什么會發(fā)瘋?這個故事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的問題,此時教師要鼓勵和贊賞學生的提問,幫助其解決問題,課下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儒林外史》,擴大閱讀量和知識面。
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低效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教師必須要始終堅持新的教學理念,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量體裁衣,研究運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相信一定會促進課堂效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余媛芬.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提問的成因及對策[J].學園,2014(10):52-53
[2]黃朝輝.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低效現(xiàn)狀及其解決策略[J].考試周刊,2014(06):86-87
[3]吳紅梅. 初中語文課堂低效的成因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3(02):121
[4]薛敏.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低效原因及其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