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光等
【摘要】目的 觀察參萸強心方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方法 按照隨機原則,將72位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36位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治療組參萸強心方口服,療程均為12周,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分級、中醫(yī)證候總積分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結果 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的心功能療效比較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相比,治療組的中醫(yī)證候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LVEDD較治療前有減小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VEF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參萸強心方對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具有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心力衰竭;收縮性;參萸強心方;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志碼】A
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證候群,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綜合征。參萸強心方針對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機為氣陰兩虛、血瘀水結,用于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級Ⅱ~Ⅲ級),筆者在心衰標準化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萸強心方,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72例患者均為我科于2012年6月~2013年3月期間住院的符合納入標準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6例,兩組患者在各方面都沒有明顯差異,可以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西醫(yī)診斷符合冠心病、高血壓病、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1-2]和心功能分級標準,且左室射血分數(LVEF)≤45%,心功能分級屬NYHAⅡ~Ⅲ級者。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選取辨證氣陰兩虛、血瘀水停證者,主癥:心悸、胸悶(痛)、氣短、疲倦乏力、自汗或盜汗、浮腫,次癥: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口干、尿少、心煩、舌有瘀斑、少苔或剝苔、脈細弱。中醫(yī)證候病情分級標準:輕度,積分≤20分;中度:積分>20分,≤40分;重度:積分>40分。年齡18~70 歲,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可納入觀察病例。
排除標準:將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Ⅰ級或Ⅳ級、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排除掉,對其不加以研究。
治療方法:采用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設計方法。對照組給予地高辛或臨時加用西地蘭、ACEI 或ARB、呋塞米和螺內酯;如血壓控制不理想,可加用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若患者心力衰竭癥狀顯著時,臨時對其加用硝酸甘油和呋塞米靜脈微泵注射治療;若患者心力衰竭癥狀有所緩解、接近“干體重”后,給予患者β受體阻滯劑,服用劑量要從少到多,劑量逐漸增加。對治療組除了進行上述治療外,給予治療組患者參萸強心方農本顆粒(人參10g、山茱萸20g、白芍15g、川芎10g、丹參15g、葶藶子15g、車前子30g、益母草15g),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療程均為12周。
觀察指標:①療效性指標:治療前后心功能分級、中醫(yī)證候總積分、心臟彩色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②安全性指標:心率、血壓、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肝功能(ALT、AST)、腎功能(Cr、BUN)、血電解質(K+、Na+、Cl-)及不良反應等。
療效判定標準:西醫(yī)療效判定標準:若基本控制心衰或者將患者的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則視為顯效;若心功能提高1級,但不到2級,則視為有效;若患者的心功能提高還不到1級,則視為治療沒有效果;若患者的心功能惡化1級或者1級以上,則視為病情惡化。中醫(yī)療效判定標準:若臨床癥狀基本或者徹底消失,證候積分為0或者減少大于等于70%,則視為顯效;若臨床癥狀有了顯著的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30%,但小于<70%,則視為治療有效果;若治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0%,則視為治療沒有效果;若癥候積分比治療前的積分多,則視為病情加重。
統計學處理:分析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用(x±s)表示所有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用x2檢驗計數資料。
結果
兩組患者心功能療效比較:按NYHA分級方法,評定心功能療效。對照組有效率為72.22%,治療組有效率為75.00%,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對照組的有效率為63.89%,治療組的有效率為80.56%,兩組之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兩組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LVEDD、LVEF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12周后,兩組LVEDD較治療前有減小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VEF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安全性觀察:試驗前后檢測了兩組患者的心率、血壓、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電解質,均未發(fā)現與試驗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顯示了較好的安全性。
討論
參萸強心方主要針對中醫(yī)證候氣陰兩虛兼血瘀水停的心衰患者。大部分心衰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發(fā)展符合“氣虛-血瘀-陰虛”的規(guī)律,其治療原則宜補氣養(yǎng)陰,佐以行瘀利水。參萸強心方在我科應用多年,療效顯著,具有益氣養(yǎng)陰、化瘀利水之功效,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心悸、氣短、乏力、胸悶、胸痛、汗出、口干、浮腫、口唇青紫等癥狀。本研究表明,治療組在中醫(yī)證候療效及LVEF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參萸強心方對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具有較好的療效,且無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在LVEDD方面,雖與治療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但考慮到逆轉左室重構是一個長期慢長的過程,經過12周治療后,LVEDD有減小趨勢,說明參萸強心方對于阻斷心肌重構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尚需長期大樣本的臨床試驗加以證實。
參考文獻
[1] 陳可冀,廖家楨,肖鎮(zhèn)祥.心腦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8:318.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