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瑾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深入人心,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也開始改革。原先小學語文教學重言語內容而輕言語形式,現(xiàn)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逐漸以言語形式為核心。從以課文內容理解為主,到課文言語形式為主轉變,體現(xiàn)當下語文教學的改革思路。對于如何將此理論運用于實踐,筆者以自己的教學實例為基礎,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關注言語形式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言語形式
新課標將語文課程定義為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這實際上就是說,語文課程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就是要學習言語形式。所以,現(xiàn)今小學語文課程在閱讀教學上應關注言語形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具備更好的語言運用水平和實踐能力。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要想達成言語形式的學習,需要老師幫助學生了解教學文本中言語形式的內容。此外還要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言語模仿提升學生語用能力,使其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增強。下面,筆者就此類問題,依據(jù)教學實例,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關注言語形式的實踐。
一、立足文本特點來關注言語形式的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文體多樣,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也不能例外。老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選取適當?shù)慕虒W內容,來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關注到言語形式上面來。
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小詩,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感受詩歌詩意的語言。當老師出示小詩的第五節(jié)“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師,休息吧,讓花香飄進您的夢里,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當教到這里,老師讓學生先齊讀,接著讓學生體會“星星困得眨眼”是什么樣的,這里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豐富的語言魅力。然后詢問學生老師的夢此刻是什么樣的呢?學生依據(jù)詩歌回答“又香又甜”。這里老師可以讓學生學習“又…又…”的造詞方式,點學生起來回答很有什么別的說法,學生通過閱讀這首小詩,學會相關詞語的運用。通過這篇課文的閱讀,體會詩歌的雋永特點及語言特色。
又如敘事類文章,《木蘭從軍》來自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課本。課文從木蘭從軍的背景開始講述,再到木蘭告別家人從軍,最后木蘭勝利回鄉(xiāng)。
結尾寫道“昔日英勇善戰(zhàn)的花將軍,竟是位文靜俊美的姑娘”,在里老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何這樣安排?作者是怎樣描寫花木蘭的?這些是課文教學應體現(xiàn)的。
在教學中,老師把握課文的文本特點,幫助學習文章的表達方式,布局謀篇,造句用詞等等,才能將學生引入言語形式的學習上。
二、立足特殊詞句來關注言語形式的教學
特殊詞句并不是指這些詞句有多難寫,實際上是指課文中表達效果獨特的句子與詞語。這一類詞句形式新穎,效果特殊,卻不是原先語文教師課堂上常教的“中心句”、“關鍵詞”等等。對這類詞句的學習,應關注它們的表現(xiàn)手法,這正是有價值的言語形式。從標點符號的特殊運用方法,到詞語的妙用,再到整組詞或修辭的使用,再到句子句群的寫作,都體現(xiàn)言語形式的學習價值。
如蘇教版的《大海睡了》“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里,海睡覺了。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她睡熟的鼾聲。”這篇課文在教學中,要學生朗讀多遍,體會文章的情感。
這篇文章大量運用擬人的手法,第一句“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里,海睡覺了”便是擬人的手法的巧妙運用。這種表達方式,讓物擬人化,形象地寫出了大海在深夜里的寂靜美麗,并顯出大自然的美麗、美好與可愛。接著,老師就點學生起來改寫句子,這里學生通過言語模仿提升學生語用能力。這時,讓全班同學一起評析。比如某學生造句寫道“鳥兒不鬧了,蜂兒不笑了,深夜里,森林睡覺了”。該學生能將課文內容消化,并能學會該篇課文所要學習的言語形式,且能很好地當堂運用。因此,老師對此學生予以言語上的鼓勵,從而加深了該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及對擬人句的學習。
然后老師讓學生依照課文,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調動自己思維的水平,在筆記本中再寫幾個比喻句或擬人句,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寫得最多。這類學習,強化了學生對擬人這種言語形式的運用能力,還能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里言語形式變成教學內容后,就不只是對言語內容的體會了,還有對言語形式的技巧和效果的體驗。
三、結語
重視言語形式的閱讀教學,并不是指不用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其實是在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條件下,要注重語文課程的價值,即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言語形式的形式當然是不能脫離內容理解的。反過來,言語形式能對語文內容的理解有利。故學生在學習語文學科時不僅要能理解文章還要提高語用能力,那么,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言語形式的教學。只有這樣,才真正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操與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謝玲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關注言語形式的實踐與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2.11(2):123
[2]孫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關注言語形式的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24(17):59
[3]徐國榮.以“言語形式”為核心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3.35(4):34-36
[4]唐建軍.語文閱讀教學“言語體驗”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4.13(16):147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龍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