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
【摘要】本文對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了商務英語必修課程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目的是希望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到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意見與建議,以便對今后的教學進行改革。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 商務英語 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29-01
一、問卷介紹
筆者選擇了本學期剛結束課程的英語專業(yè) 2011級的學生,四個自然班,共102人。教授《商務英語》必修課一學期,共18周,每周兩個課時,教材為《體驗商務英語》(第三冊)綜合教程。
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課前摸底,主要針對學生在正式上課前,對課程的初步期待,對商務英語的了解程度進行調查;第二部分,課后部分,在學生結束一個學期的課程以后,從教材,到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再到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對考核方式的建議等,多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調查。
第一部分問卷在課程開始的第一次課上統(tǒng)一發(fā)出,將四個班的學生集中,發(fā)出102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兩人病假未到),回收率約為98%;第二部分在學期末的最后一次課上統(tǒng)一發(fā)放,發(fā)出102份,回收有效問卷101份(一人病假未到),回收率為99%。
調查結果:第1題,對商務英語感興趣的學生有71人(占總數71%),不感興趣的有29人,(占總數29%);第2題,學生通過電視新聞了解的有42人,通過網絡了解商務知識/信息的有25人,通過廣播了解的有20人,通過報刊雜志了解的有13人,比例依次遞減,分別占總數42%,25%,20%,13%;第3題,對商務英語感興趣的原因中,有48人選擇因為就業(yè)壓力,占48%。有37人選擇考試壓力(占總數37%)。有15人選擇個人興趣(占總數15%)。
第二部分,課后調查:第一題,對教材有87人選擇滿意(占總數86%),有14人選擇不滿意(占總數14%);第二題,對課堂中實行的多樣化教學方式,有94人選擇滿意(占總數93%),有7人不滿意(占總數6%);第三題,有98人能完成課后作業(yè)(占總數93%),有3人不能完成課后作業(yè)(占總數2%);第四題,課程開始以后,通過網絡了解商務知識/信息的有89人,學生通過廣播了解的有7人,通過電視新聞了解的有3人,通過報刊雜志了解的有2人,比例依次遞減,分別約占88%,6%,2%,1%;第五題,學生在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按比例依次為相關商務知識欠缺40人(占總數40%),專業(yè)術語生疏(占總數38%),跨文化知識不足(占總數23%);第六題,對于考核方式的選擇,有36人選擇論文(占總數30%),23人選擇聽力,筆試與口試(占總數23%),22分選擇社會調查(占總數23%),20人選擇聽力與筆試(占總數20%)。
二、問卷分析
從第一部分問卷調查結果看來,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對商務英語有興趣,但出于專業(yè)知識的缺乏,比例并不高;學生們了解商務信息的積極性也并不高,選擇人數最多的為電視新聞,對于商務信息的獲取往往趨于被動;學生們對于商務英語感興趣的原因也十分勉強,僅僅有15%的學生選擇由于個人喜好而感興趣,絕大多數學生選擇了迫于考試與就業(yè)壓力而“感興趣”。
從第二部分問卷調查結果中發(fā)現,通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學生對于商務英語的態(tài)度的改觀:對于所選教材比較滿意,滿意度達到了86%;對于教師在課堂中實行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如分組合作,討論,辯論,演講,模擬會議,模擬談判等等,有94%的學生表示滿意,也證明這些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能給學生帶來對于商務英語學習的實景體驗;對于課后作業(yè),(大部分為小組合作完成),大多數學生能按時完成;值得注意的時,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之后,筆者發(fā)現,學生們了解商務知識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占第一位的從電視新聞變成了網絡(包括手機上網與電腦上網)。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點或者是教師提及的相關案例、布置的小組作業(yè),都是學生們主動上網查詢的要點,同時,他們也會刻意的關注電視新聞、報刊雜志和廣播中的商務信息。即,他們從被動的接收信息,轉為了主動的尋找信息;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中,對于相關商務知識欠缺以及專業(yè)術語的生疏是主要障礙,跨文化知識的不足,也是一部分問題;對于最后學生認可的考核方式,筆者發(fā)現,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贊成以論文的方式考查成績,僅僅只有20%的學生贊成以最基本的方式考查成績。
三、結論
首先,備課。在今后的教學中,對教材每一單元的專業(yè)詞匯、詞組部分會加大講解力度。從中英文介紹,擴展到對關鍵詞組進行相關案例的講解。在和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中,筆者進一步發(fā)現,學生們更感興趣于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案例,并期望配以真實的圖片、視頻,這樣的生動講解,會加深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十分贊成的各種分組合作,如討論,辯論,演講,模擬會議,模擬談判等等,也會繼續(xù)堅持,但需要將分組合作與個人任務相結合。在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中,筆者進一步發(fā)現,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的分組合作,都無法保證小組中的每一個人真正參與到合作中來,部分學生出于惰性或其他原因,對小組合作的任務抱以逃避態(tài)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一方面,會繼續(xù)在課上與課下安排分組合作任務,另一方面,也會隨堂進行個人提問或是安排由個人完成的任務。兩者相互結合,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目的。
再次,在考核方式上,筆者發(fā)現,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學改革的推進,將期末考試改為學生上交論文的考試方式,受到了許多學生的支持。一方面,這避免了考場作弊的現象;另一方面,這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師提供的若干題目中,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通過一段時間的查找資料、分析資料、總結資料的過程,得出自己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結論,真正將所學付諸實際。而教師,也不再僅靠一成不變的答案來判斷學生的優(yōu)劣。這也正是大學教學改革的精神的實際運用。
參考文獻:
[1]David Cotton, David Falvey, Simon Kent.體驗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王利梅.從商務英語的特點看商務英語教學.教育教學論壇[J]. 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