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蘭州大學藝術(shù)學院
大提琴的練習略談
陳 輝
蘭州大學藝術(shù)學院
本文開篇論述了大提琴的特點,爾后申說了大提琴的發(fā)展,接著解讀了慢練與快練相結(jié)合的意義、介紹了把困難樂段分開來練習的方法,最后以探討背譜的練習終篇。
大提琴;練習;發(fā)展;樂段
大提琴非常具有表現(xiàn)力,音色豐富熱烈、純美深沉,大提琴由于它自身的悠揚音色飽含深情,故讓聽者感覺到意味深長、旋律動人。大提琴充滿人性和自然,能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為無數(shù)人所青睞,它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屬提琴族樂器里的下中音樂器,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復雜的感情,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有“音樂貴婦"之稱。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來逐漸簡寫為Cello。大提琴適合扮演各種角色: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fā)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jié)奏中堅的作用。大提琴最為輝煌的時刻,要數(shù)作曲家賦予其表現(xiàn)如歌的旋律的使命。
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大提琴的表現(xiàn)力,那么我們一定要了解它的歷史。大提琴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末,是一種被稱為“violadagamba”的樂器(即古大提琴),這種古老的樂器共有六條弦,又稱“膝琴”。大提琴的原文為“violoncello”,是指大型的提琴之意。今天的“cello”,體積大概是小提琴的2倍,琴弓短而重,琴弦比中提琴低八度音。因為是大型樂器,所以不像小提琴、中提琴夾在肩膀上,而是著地靠在左肩上演奏,也由于體積的關(guān)系,橋的弧度比較大,弦和弦之間的距離較遠,右手無法像小提琴一樣快速地移動到其他音,但左手可以不用拇指支住樂器,必要時可使用所有指頭按弦,產(chǎn)生一般小提琴和中提琴所發(fā)不出來的聲音。古大提琴的音色十分柔和,有朦朧之美。但到了十七世紀,由于廣場演奏的機會增加,音量要求增大,故有必要將古大提琴加以改良。經(jīng)過一段時日的嘗試和研究,終于產(chǎn)生一種最完美的樂器――大提琴。其改良成就在于音色柔和有張力,優(yōu)雅富有魅力,體積大小適于合奏或行進間的演奏,進而也拓寬了大提琴的演奏形式。而在發(fā)展過程中,更有巴赫為首的作曲家,給予高評價的肯定,并作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名曲,使大提琴能在十八世紀取代當時仍頗受喜愛的古大提琴,成為該型樂器的主流。此后,幾乎每個作曲家都把大提琴列入演出目錄中,使大提琴的技巧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在弦樂器中,除了小提琴,大提琴是擔任獨奏最多的樂器。由于大提琴是中低音樂器的代表,它那沉重、委婉、傷感、略帶有人聲般磁性的聲音在大提琴的琴弦上流逝時,大師們則以各種方式捕捉剎那、感受永恒。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展,現(xiàn)今的大提琴可自如演奏音階及半音階,并能自如地演奏各種音程跳動和裝飾音,在一根弦上,可拉奏滑音等技術(shù)的成熟使大提琴的表現(xiàn)力更加豐富,更有魅力。
在學習一首作品的初期,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弓法和指法,通過慢練鞏固這些弓法和指法之后,在用原速進行練習。
在練習一首新作品時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難點,有些練琴者會毛躁地一遍遍拼命練,好像這樣練琴就會練好能進步。這樣練琴的結(jié)果不僅不能使你的演奏得到改進,還浪費了時間,并且往往使壞習慣加劇。慢練是必要的,它可以使頭腦冷靜地分析遇到的困難,并加以解決。
只有多次重復正確的東西,而不是重復錯誤的壞習慣,才能做到熟中生巧。
使用慢練和快練結(jié)合在一起的辦法,是練習困難樂句行之有效的方式。這樣既可以使用演奏的速度練習那些關(guān)鍵性動作。又可以有時間進行思考。由于是通過思考進行練習的,在演奏的時候,你就不必擔心了。
每一首樂曲都是由許多獨立的、有特色的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難點,想同時解決所有的困難是不會有成效的。如果只是按照樂譜從頭到尾地反復練習,而且又演奏得不夠正確,這樣只會使缺點更加鞏固,應將每一個樂段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把所包含的困難抽出來,集中力量分別加以解決。當分別把每一部分練好之后,再把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按照樂譜的方式進行練習,這種練習方法更富有成效,并節(jié)約時間。
當能夠單獨地掌握困難樂段之后,我們還必須能夠把它和前面的以及后面的樂段連在一起進行練習和演奏。
把困難的句子和它前后的句子連在一起進行練習的原則,不僅適用于技術(shù)方面,也適用于音樂內(nèi)容方面。
在演奏者中普遍存在著背譜的困難以及對記憶力出現(xiàn)暫時中斷的恐懼。于是人們往往采取無數(shù)次的反復直到能背譜演奏為止。然而這種背譜只是暫時的,由于它不是來自內(nèi)心,因此很不可靠。在記憶過程的最初階段所形成的這些缺點,往往會和以后的錯誤練琴習慣混在一起。背譜最初的幾個步驟:
(1)不用樂器讀譜。
即使是過去從未聽到過的曲子,也應該通過讀譜,從內(nèi)心來感受它的實際音響,來形成對這首作品將實際發(fā)出的理想的聲音概念(也就是無聲的視奏)。通過這樣練習,這部作品的實際演奏就容易提高到頭腦中已樹立起來的理想境界,而不至于對這首作品不熟悉,雖拿著樂器卻始終處于較低的水平,不成熟地練來練去。要在頭腦中記住技術(shù)上或者音樂上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找出困難的原因。從一開始就要注意音樂問題和音樂處理方面的問題。
(2)在開始用樂器慢練這首作品的時候,就應當認真地琢磨并記住有關(guān)的一切。這包括所有的信息,音樂和技術(shù)方面的相互聯(lián)系等,以加強對這首作品的基本認識。
(3)將特別困難的部分抽出來,進行更加集中的練習,但也不要忽略那些容易的部分;因為它們對記憶力來講也是同等重要的。
(4)在基本上能把作品演奏出來之后,就應當想象一下這部作品實際演出時的速度應當成為什么樣子。然后將這樣得出來的認識,加到所需要記憶的信息中去。
在練習背譜的時候要不斷地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東西,加深記憶。但是在研究背譜的時候要不斷地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東西,加深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