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摘 要 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受在不斷地變化,尤其是對于那些對英語學習逐漸失去興趣的學生,他們對英語學習會逐漸形成心理障礙。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既要在理論上不斷提高自己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更是要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去探究和實踐自己的理論,進而有效地疏導學生的心理障礙,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掌握在此方面的英語教學規(guī)律。
關鍵詞 學生心理 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5-0076-01
初中生學習英語中種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究其原因,其一,是“應試教育”這種不健全教育的滯后過敏反應。其二,是家庭教育、社會風氣等諸多因素影響,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只要讀書成績好將來出人投地,因而采取了不當?shù)慕逃椒?。再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對學生的學情掌握不夠甚至不掌握,對學生的聽課、自學、復習、作業(yè)等學習環(huán)節(jié)缺乏全面的切合實際的指導和安排,從而導致學生厭學、怕學。
1.作為教師至關重要,必須牢記“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和“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改革教學方法。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努力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原理,研究學習外語的心理過程,及時有的放矢地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精心矯正,消除學生學習外語的心理障礙,才能搞好外語教學,提高外語教育質量。
2.端正教育者的教育思想。目前初中學校的老師習慣于從“應試教育”的角度出發(fā),以學業(yè)成績的優(yōu)劣來評價學生,因此,他們對中下層的學生的學習寄于低期望就在所難免。教師的低期望則引起學生的自我低塑造并進一步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如果不首先改變這種錯誤的“人才觀”和“質量觀”,那么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在他們的眼前就永遠是“差生”。為了改變這種非科學觀念,學校應組織教師進行學習,提高認識,端正教育思想,應宣布取消“差生”這個詞,使每個教師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學校沒有“差生”,而只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或“才能未被開發(fā)的人”,明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增強為師的責任感,倡導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愛心,普遍期望,以誠懇、善意而真摯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即使對學習差、且言行又十分令人討厭的學生也決不能諷刺、挖苦。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多年形成的心靈“創(chuàng)傷”在溫暖的熏陶中開始熔化,得到醫(yī)治。精神的污染只有用精神的甘露來滌蕩,這是無論什么也代替不了的。端正教育思想,不以一時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是從“教師”這一對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外界因素著手,并通過“愛”的交流,將這種認識變成每個學生的自尊自信,將有助于初中學生打好學習心理健康的認知和情感的基礎。
3.培養(yǎng)受教育者能正確地自我評價。青少年期的學生的自我評價,還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觀性及被動性。他們常常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忘了還有缺點;有的學生一旦發(fā)現(xiàn)了自身某些缺點,社會知覺偏差的暈輪效應立即產(chǎn)生,于是產(chǎn)生嚴重自卑,感到自己什么也不行了。為了使學生能了解自己,應該對學生進行一次心理測驗,并舉行心理咨詢的講座,使他們了解自己的智商、氣質及人格特質等個性特征,明白自己英語成績差并不是腦子笨,主要原因在于情感意志、毅力、習慣等非智力因素。一般情況下,經(jīng)由科學測驗學生正視自己后,對英語學習往往能增強信心,并易于有的放矢地改變自己不良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tài)度。另外,應努力不間斷地開展學唱英語歌、表演英語劇、英語口語對話訓練等活動,鼓勵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施展自己的才華,豐富自己的情感,鍛煉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個性,這樣,學生的心鎖就容易打開,他們會在活動中逐漸認識自己,學習別人,懂得應該怎樣正確評價、調節(jié)和戰(zhàn)勝自我。
4.為受教育者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許多事實證明,在學習上哪怕是一次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會給他們帶來難以言狀的鼓舞和歡欣。鑒于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筆者認為,對于初中學生,英語學科的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特別是每次作業(yè)和考試,要盡量降低要求,要讓盡量多的學生能考及格。講課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要多做個別輔導。我們的策略是,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我們只有把要求定在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水平上,才能激發(fā)他們追求獲得成功的欲望。然后才可以逐步提高要求讓學生小步前進,將學習挫折的頻率減少到最低程度,使之長期保持一種積極學習,充滿自信的狀態(tài)。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