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萌萌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鋼琴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鋼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具備豐富的樂理知識,而且需要具備高超的彈奏技巧,同時還要掌握樂曲的感情基調(diào)。鋼琴曲具有多種風格,主要分為:浪漫、古典、印象以及現(xiàn)代等等。每一首鋼琴曲都需要不同的演奏技術(shù),才能充分展現(xiàn)出樂曲的內(nèi)涵,與聽眾產(chǎn)生共鳴。
關鍵詞:鋼琴音樂 鋼琴演奏技術(shù) 相關性
鋼琴演奏技術(shù)是鋼琴音樂的重要表現(xiàn)方法。嫻熟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術(shù)可以向聽眾完整展現(xiàn)出樂曲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藝術(shù)家可以和鋼琴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不同的樂曲的表現(xiàn)手法不同,而且鋼琴演奏技術(shù)也很不一樣。此外,藝術(shù)家需要具有靈敏的音樂感知度,還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多種元素綜合在一起才能完美的演奏鋼琴曲。
一、鋼琴演奏技術(shù)的發(fā)展史
鋼琴演奏技術(shù)主要通過以下時期的變化: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印象派、現(xiàn)代音樂。
(一)巴洛克時期
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發(fā)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鋼琴。巴洛克音樂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特點是非常奢華,節(jié)奏比較短促但是非常強烈,旋律精致,而且具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巴洛克音樂的代表藝術(shù)家是巴赫。巴赫在沿用古鋼琴演奏法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手指,彈奏出各種鋼琴曲。而且獨創(chuàng)出一套手法:無論彈奏什么曲子手指都不離開琴鍵。最具代表性的鋼琴曲是《馬太受難曲》。
(二)古典時期
伴隨著巴赫的去世,巴洛克音樂走到了盡頭,同時標志了古典音樂的開始。根據(jù)鋼琴的不同,古典音樂分為前古典音樂與維也納古典音樂。以莫扎克為代表的就是維也納古典音樂。莫扎克善于彈奏輕盈靈活的維也納鋼琴,而貝多芬則比較喜歡彈奏鋼琴感較重的倫敦鋼琴。莫扎克的代表作是《魔笛》,貝多芬的代表作是《月光曲》、《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等。
(三)浪漫時期
鋼琴音樂的全盛時期就是浪漫時期。這段時期,誕生了很多杰出的鋼琴家。肖邦、舒伯特、李斯特、舒曼、柏遼茲、門德爾松等等。其中重要說一下肖邦。肖邦生于戰(zhàn)亂的年代,所以其曲目中具有濃重的民族特征,肖邦由于身體的原因無法彈奏激烈、強勁的曲目,但是可以將鋼琴曲抒情到極致,因此被譽為“鋼琴詩人”。肖邦在教授學生鋼琴知識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學生要彈好連奏,而且比較注重柔和與均勻的指觸。在彈奏指法上,肖邦改變了以往的方式,開創(chuàng)了大拇指彈黑鍵,而且從小指穿過的方法。肖邦的代表作是《夜曲》。
(四)印象派
印象派音樂起源于十九世紀,是一種全新的鋼琴音樂,主要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德彪西是印象派音樂最杰出的代表。德彪西和肖邦都深入地挖掘了鋼琴的潛能。德彪西致力于將弱音部分作出更多的層次感。同時,他對鋼琴踏板的應用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經(jīng)常利用踏板制造出細膩的聲音,給聽眾以飄渺、朦朧的感覺。德彪西的代表作是《大?!?。
(五)現(xiàn)代音樂
20世紀以來,鋼琴音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個音樂家主張不同的演奏技術(shù)。巴托克認為鋼琴是打擊樂器,所以秉承著鋼琴“敲擊性”的特點,創(chuàng)作了突出、清晰的樂曲。而魯?shù)婪颉げ既R特豪魯特則比較注重“重量彈奏法”,瑪格麗特·朗在彈奏鋼琴時則注重“吐字清晰”。不同的演奏方式使得鋼琴演奏技巧變得多元化,促進了鋼琴音樂的發(fā)展。
二、鋼琴演奏技術(shù)對鋼琴音樂風格的影響
不同的演繹方式給人以不同的感覺,而通過多種多樣的鋼琴演奏技術(shù)可以演繹出萬千的音樂風格。
(一)觸鍵對音色和音量的作用
音色是辨別一切聲音的依據(jù),一首樂曲如果想使聽眾理解并且能使聽眾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鋼琴家們必須刻苦練習觸鍵。通過對琴鍵的靈活操作,將音符語言化,敘述各種情景和彈奏者的個人感情,使人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鋼琴之所以能夠發(fā)出聲音,是因為鋼琴家通過指力與臂力給琴鍵一定的作用力,使琴鍵受到了垂直的作用力。在彈奏鋼琴時,觸鍵的指法是豐富多樣的,單指彈奏、多指彈奏,甚至拳頭彈奏,不同的指法彈奏效果也是大相徑庭。此外,力度的不同更是會產(chǎn)生千變?nèi)f化的效果,所以演奏者在彈奏鋼琴曲的時候都會著重控制彈奏的力度和保證指法的靈活性。
鋼琴演奏有三種觸鍵方式:跳音、連音以及非連音。而彈奏著手指的靈活度直接影響著樂曲的演奏效果。在演奏連音時,彈奏速度不需要太快,但是必須流暢。而彈奏非連音時,卻要求演奏者手指的速度加快。跳音演奏,需要最快的彈奏速度。如果不能嫻熟地觸鍵,則無法完整順暢地彈奏一首鋼琴曲?!颁撉僭娙恕毙ぐ钣捎谏眢w的原因,所以對琴鍵比較了解,他能夠通過加快彈奏速度彌補力量上的不足,同樣展現(xiàn)出氣勢磅礴的畫面。肖邦的《革命練習曲》就是通過靈活應用手指,展現(xiàn)出肖邦自己的悲憤情緒和不屈的精神。而“鋼琴之王”李斯特則采用與肖邦不同的演奏方式,營造另一種氛圍。在彈奏《愛之夢》時,為了體現(xiàn)愛情的甜蜜與美妙,李斯特就放緩了彈奏速度,使得琴鍵的振幅降低,音色變得柔和,通過綿綿的旋律,使聽眾感受到一個純潔少女沉浸在美好的愛情夢境里,使聽眾對于愛情多了幾分向往之意。
鋼琴音樂本身的結(jié)構(gòu)也是比較復雜的,除了主體旋律以外,還包括次要的旋律,如果演奏者不能很好地處理音樂的主次關系,就會使整首曲子比較混亂。所以,演奏者在彈奏鋼琴時要重視各聲部對樂曲的作用,妥善處理各聲部與旋律的關系,使他們能夠和諧、統(tǒng)一。這樣,才能展現(xiàn)給聽眾完美的樂曲。
(二)和弦對音色和音量的作用
鋼琴本來就是一種和聲性樂器,所以在彈奏和弦時比較簡單。通過力度的變換,可以使和弦從最強到最弱。反之,也可以使它從最弱到最強。此外,還可以突弱或者突強。根據(jù)樂曲的需要,變換力度使整個曲子更加地流暢、和諧,充分地展現(xiàn)出演奏者所要表達的情緒。
不過,學習鋼琴演奏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彈奏者每日不間斷地練習,所以也非常辛苦。但是,一個優(yōu)秀的鋼琴家卻可以通過鋼琴演奏出想要表達的情緒,或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展現(xiàn)給聽眾多姿多彩的世界,這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所以,演奏者在學習鋼琴演奏時一定要潛心研究樂理知識,多加練習指法,嫻熟的掌握鋼琴演奏技術(shù),這樣才能是每一個音符都擁有自己的感情,才能演繹出最完美的效果。演奏者的演奏技術(shù)越高超,指法越嫻熟,彈奏鋼琴時就會越得心應手,從而對鋼琴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鋼琴音樂與鋼琴演奏技術(shù)是相輔相成的。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鋼琴音樂雖然美妙,但是由于鋼琴演奏技術(shù)融入了很多元素,所以既要求彈奏者具有豐富的樂理知識、音樂天分,還要求演奏者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鋼琴音樂作品不是一蹴而成的產(chǎn)物,而是需要音樂家們潛心創(chuàng)作,把生活中人們所熟知的或者使人們所向往的東西反映出來,使人們產(chǎn)生共鳴。通過合適的鋼琴演奏技巧,才能彈奏出好的音樂作品,很多藝術(shù)家也一直不斷地探索鋼琴演奏技術(shù),力求把鋼琴音樂演奏得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陳旭.鋼琴音樂與鋼琴演奏技術(shù)[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01).
[2]延智鴻.鋼琴演奏技術(shù)的發(fā)展演變[J].音樂天地,2012,(11).
[3]周為民.鋼琴演奏技術(shù)的形態(tài)分析[J].中國音樂,2013,(04).
[4]韓瑛.鋼琴演奏技術(shù)與音樂風格的關系[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
[5]張立鴻.談鋼琴演奏者的演奏技術(shù)[J].大舞臺,2011,(04).
[6]姚愛蓮.鋼琴音樂織體與鋼琴教學[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0,(01).
[7]張宇.鋼琴音樂結(jié)構(gòu)與鋼琴演奏[J].大舞臺,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