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國
摘 ?要:特殊家庭子女缺乏正常的愛和完整的家庭環(huán)境,過早的體驗了人生的復雜,其性格、情緒等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當這些孩子進入大學之后,會表現(xiàn)出消極、抑郁和自卑傾向以及人際交流障礙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著這些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本文針對此類問題就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輔導員;學生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回顧:張同學,女,大二,各方面表現(xiàn)都很好,在班上擔任副班長,本學期還被組織發(fā)展為預備黨員。父母離異,有一弟弟,和她隨父親一起生活。張同學入學以來非常認真刻苦,成績一直不錯。但父親對她的要求很高,加上父親比較寵愛弟弟,讓張同學覺得父親不重視自己。為了得到父親的愛和認可,凡事都小心謹慎,這致使她思想包袱過重,心理壓力過大。某一天晚上,輔導員老師接到張同學的電話,她說自己心理壓力很大,心情不好,總感覺有人會害他,不敢吃東西,不敢睡覺。擔心食物中毒,害怕一覺就醒不來。
結合案例,探討幫助學生如何走出心理困境,使其健康成長。
一、從對方立場看問題
1.換位思考。同張同學談心,從周圍親人及朋友的角度考慮,使自己從比較客觀公正的角度看待一切事物,防止自己的主觀性、片面性,這樣對待身邊的人就不會苛求,容易產(chǎn)生寬容態(tài)度,對自己能將心比心,做到知足常樂。
2.留夠情面。減輕思想包袱,團結同學,嚴以律已,做同學心目中的好班長。
二、傾聽與激勵
1.傾聽。站在對方的立場去傾聽,做張同學的知心人,聆聽張同學的想法及觀點。
2.激勵。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勵志人物,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千萬別跟自己過不去,要懂得善待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精神的解脫,從容地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三、獲得快樂平和的心態(tài)
1.勸導學生保持隨和心態(tài)。生活中不是事事順意的,只是看自己怎么解決,比如你走路的時候被人撞了,別人給你道歉了,有時候你還是會覺得很火,但是你卻沒想到撞你的人心里其實比你還難受,還是想想那句“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開心”。能夠持有平和的心態(tài),關鍵在于自己對外界各種事物的反應持有一顆平常心。
2.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誤區(qū)。心理不平衡會成為工作學習甚至人際交往的一個障礙,不能理智評價自身,也不能客觀公正地去評價別人,從而不能贏得別人的理解和信任;在人際交往上無形中產(chǎn)生一種“心理對抗”,從而影響與人的交流和相處,會使你處于孤立無援、舉目無友的境地,最終導致懷疑自己的能力,動搖甚至喪失自信甚至更嚴重的問題產(chǎn)生。怎樣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誤區(qū)呢?首先,不可亂比較。因為不平衡心理源自比較,源自比較方式的不當,源自“參照”選擇的失誤。如張父對她要求嚴格,他們所選擇的比較“參照”是父親對弟弟的溺愛。其次,保持心底無私。心理不平衡導致張同學創(chuàng)傷,心底無私則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的良藥。
3.活在今天,就是快樂??鞓菲鋵嵑芎唵危驮谖覀儺斚律畹拿恳粋€細節(jié)中,它是我們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它是一顆積極向上的健康的心靈。日出東海落西山,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我們?yōu)槭裁床贿x擇快樂呢!
四、學會感恩
“感恩”不僅是個體的寬容與博愛,對普通人而言,它更是一種深刻的自我愉悅的方式,感恩幫助你的人,感恩為難你的人,感恩愛你的人,感恩這一路你所遇見的每個人,始終懷著這樣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感到生活充盈,樂觀向上。懂得感恩的人,并不是忽略或者逃避生活的陰暗面,而是轉而用一種更加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他所遭遇的一切。
五、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1.保持健康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為了健康我們需要好好愛護自己。
2.培養(yǎng)先進的思想。它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怎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勇于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是學校思想工作的重點,為了學生的一切,學校思想教育應該積極從學校實際出發(fā),深入研究學生心理,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驅(qū)使他們更加奮發(fā)向上。
3.甩掉憂愁與煩惱。每個人都曾有過憂愁和煩惱或正在經(jīng)歷這個過程,然而對待煩惱的態(tài)度有所不同,通常人們所說的樂天派和多愁善感型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拋開憂愁和煩惱,即使你有屈無處申,有苦無處訴,也不必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把心放寬一點,你就可以找到輕松而曲折的人生,往往使人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平凡的人生,同樣可以像無名花一樣釋放出燦爛。
苦難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只有經(jīng)歷了苦,才會珍惜甜。甩掉憂愁和煩惱,為今天的快樂奮斗,多些新活力,自然有魅力,讓美好心境伴隨生命的每一天。
參考文獻:
[1]楊寧,范玉芳,尹兵合.耐心細致,對癥下藥,深入的做好高校輔導員工作[J].才智.2013(05)
(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