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合東
摘 要: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一個人是否優(yōu)秀所依據(jù)的標準是通過衡量他的思想品德實現(xiàn)的。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進行十分重要,因此,思想品德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的一個重要手段。
關鍵詞:初中教學;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課教師,不僅要準確地把握教材與新課標,其教學過程也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心理,把握學生心態(tài)來精心設計,使心理健康教育無形地滲透到教學中,這樣才算是一位合格的教師。
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管理
1.課堂管理模式要選擇適當?shù)?/p>
我們首選的課堂管理模式是民主型管理方式。即在思想品德這一學科的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民主型管理模式使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較為自然、和諧,并營造出讓學生感覺到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一種氣氛,其氛圍使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縮短了,提升了學生的安全感和自主性,這樣學生能從中汲取更多積極的心理養(yǎng)分,相對減少了師源性的心理傷害,因此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2.課堂管理要行之有效
通過歷年的教育實踐證明,影響學生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在于,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教學,對于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使用的處理策略是否恰當,以及能否正確使用獎勵與懲罰手段,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課堂管理方法要有效實施并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師就要在正確的學生觀的指引下,充分利用教育學的有關原理和知識,并在心理學配合下教學。
3.課堂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精心組織教學內(nèi)容,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置問題,還要堅持課堂教學的心理衛(wèi)生原則。即應在愉悅性、激勵性、差異性、支援性為前提下,著力于通過情境等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讓教學建立在快樂之上,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并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注意力,學習情緒愉悅,對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策略
1.要講究有機滲透
教師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滲透點可以依據(jù)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和這些內(nèi)容所蘊含的可利用資源,不能只為了滲透而滲透,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思想品德課程雖然含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但也要因材施教,不能強行滲透,有些教師好像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不論什么內(nèi)容,也不論時間是否合適就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師為了方便制作課件,尋找“滲透點”,這樣都會走進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qū)。教學中的內(nèi)部滲透與整個學科教學的具體過程是緊扣的,是有機融合的,它貴在自然、貼切。
2.滲透要講究適度
就像在目標設定中指出的,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科課程本身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目標才是“主目標”,而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是“副目標”“輔目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應“適時有度”,即在一節(jié)課中,時間是45分鐘,其中如果有20分鐘以上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間就有點過長,也達不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這節(jié)課變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課而不是學科滲透了,因此要“適時”。與此同時,“有度”主要指以下三點:(1)滲透目標不適合太高也不適合過低,即要注意滲透高度;(2)盡量考慮各層次學生的可接受性,并根據(jù)學生個性心理及個別差異循序漸進地滲透,即要注意滲透梯度;(3)教師要經(jīng)常搜集學生的有關動態(tài)信息,并以此為依據(jù)調(diào)整滲透的策略,即要注意滲透效度。
3.滲透要講究靈活性
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其教學設計取向看,既是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也是以活動為中心,為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加強心理訓練,還是以問題為中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幫助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具體滲透方法來看,有角色扮演法、移情體驗法、游戲法和認知矯正法等;從滲透形式上看,有集體式與個別式,討論式與寫作式和分散式與集中式等。
社會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只有通過適當?shù)姆椒ê褪侄?,加以引導,進行教育。
參考文獻:
劉淑英.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的德育和心理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旬,2013(1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