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月紅
【摘 要】互動教學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知識深化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三個方面闡述初中生物互動教學促進知識深化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互動教學;知識深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互動教學已成為現(xiàn)代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就初中生物互動教學促進知識的深化,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嘗試性實踐和有益的探索談幾點體會。
一、加深理解
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而新課改把教學定義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性的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xiàn)代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梢娀咏虒W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促進知識深化的重要途徑。
二、有效互動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強調學生的思維構建過程,強調能力的轉變和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這給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和終生發(fā)展出發(fā),因此互動教學要堅持做到四個“有效”:
1.有效整合
從初中生物教材內容看,不少概念和規(guī)律比較抽象,而且具有空間和時間跨度大、區(qū)域性和綜合性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學習情境,學生是很難完成對抽象知識的構建。而計算機多媒體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可以解決這一難題。例如學生在學習《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應用》時,我利用多利羊的誕生動畫來幫助學生理解克隆技術,學生觀看后很快確定了三只羊的作用。還有的同學在觀看時發(fā)現(xiàn),在多利羊的克隆過程中利用是三只母羊,于是提出能否利用公羊進行克隆的問題,教師因勢利導,再次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活動,最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和交流,得出正確的結論。由此看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不僅能更好地強化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研究性學習課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能創(chuàng)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合作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從而促進了生物知識的構建和深化。
2.有效講授
脫離互動的課,講授再多也只是教師口中的知識,屬于低效教學。如何實現(xiàn)高效教學,歸納如下:
一是精心設計,導入新課。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前奏,起著渲染氣氛,醞釀情緒,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好的導入能叩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靜止問題動態(tài)化。使學生在歡樂中求學、求知、求會。例如在講《生物進化的歷程》時,我首先向學生展示恐龍模型,并提出問題:“你認識它嗎?”這樣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展示恐龍視頻資料,繼續(xù)追問:“你現(xiàn)在還能見到真的恐龍嗎?”“你是怎么知道恐龍的存在?”通過三個小問題,很自然地導入新課,引出化石的概念??梢娞岢龈挥袉l(fā)性的問題,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從而使得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地學習新課。
二是化繁為簡,講授新課。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學科,和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所以教師在上課時一定抓住其間的聯(lián)系。例如在講細胞的結構時,我提出:“假如把細胞比喻成一個工廠,細胞中的各個器官扮演什么身份?”學生通過分析、討論、交流,最終確定細胞壁是工廠的圍墻,細胞膜是工廠的警衛(wèi),監(jiān)控著廠內外人員和物資的出入,線粒體是動力車間,葉綠體是養(yǎng)料制造車間,而細胞核相當于工廠的行政管理結構,控制著全廠的生產活動。這樣比喻,簡單易懂,這樣的互動,學生終身難忘。
3.有效探究
生物雖然被戲稱為“理科中的文科”,但更多的是要用已知的知識去解釋生命現(xiàn)象,是邏輯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所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例如在講授《遺傳病與優(yōu)生優(yōu)育》時,我向學生介紹患有白化病的歌手龔澤藝。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我又提出“龔澤藝父母沒有白化病,而他為什么是一個白化病患者?”學生興致勃勃的進行分析和探究,首先確定了白化病是遺傳病,再經過討論和交流,最終通過遺傳規(guī)律找到了發(fā)病的原因。可見教師在教學時注重互動教學,有利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學會批判、學會反思。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4.有效總結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而精彩的結尾,猶如“畫龍點睛”,因此精心設計總結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良好教學效果的鞏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每節(jié)新課的最后我都把“本節(jié)你有哪些收獲”?這一開放性問題拋給學生,通過雙項溝通和多維互動,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并再次強調重點內容,幫助學生做好知識梳理,進一步促進知識的提升和深化。
三、及時反思
美國教育家波斯納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因此,做為教師在每上完一堂課后,都要對教學任務的完成、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后的感受、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才能不斷優(yōu)化教學,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為更好的開展互動教學,促進知識深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今天,初中生物互動教學促進知識的深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在探索和實踐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只要我們冷靜思考,潛心研究,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善于總結,就一定會走出一條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張新力.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
[3]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