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衛(wèi)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成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標志。然而,如何認識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存在哪些優(yōu)勢和不足;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是廣大教師最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結合日常的教學實踐,就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應用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下,全面推動素質教育,培訓各類適應信息時代所需人才,是當前我國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自上世紀80、90年代以來,特別是近10年以來的多媒體教學實踐證明,作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礎性教育手段,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和推廣,對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概念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它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語音處理技術、圖象處理技術、視聽技術融為一體,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教學方式更加新穎生動,能有效達到傳授知識、激發(fā)興趣和培訓能力的目的。具體來說,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又叫多媒體教學資源)作用于學生,以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在教育領域廣泛深入和使用,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二、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技術優(yōu)勢上,比如使用電腦、投影儀、音響、課件等,這種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學校教學中。
1.教學形式多樣
教師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使用最簡單的教具,課堂形式趨于多樣化。教學中教師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是教學直觀形象
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圖像、聲音、動漫畫等媒體,能較好滿足學習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3.是突出教學針對性
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借助電教媒體在統(tǒng)一時間傳遞不同信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實際,選擇適合各自的學習內容,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成為可能。
4.是注重能力培養(yǎng)
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xiàn)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并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xiàn)和模擬,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普遍性增強;
5.是便于靈活教學
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傳播信息及時、迅速、傳播面廣,可以縮短時間、空間的距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實效性強。學生利用廣播電視、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隨時隨地可以學習;
6.是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多媒體教學可以同時對不同的對象開展實時教學,使單位時間內有更多的人可以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并茂、生動直觀的教學優(yōu)勢和特點,教師和學生都特別喜歡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有助于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提高教學質量。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形象生動再現(xiàn)教學情境,可以將學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帶動學生盡快進入教學場境,從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歷史教學《抗日戰(zhàn)爭》這段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南京大屠殺》等故事片,讓學生感受我們中華民族被欺凌的那段歷史,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所處的歷史背景,較好地理解這一段歷史,并記住這一段歷史,通過講解,進一步凝聚起同學們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更能體會新中國的不易和勿忘國恥的堅定決心。
2.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和理解不一樣,如教學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公理、定理、知識點等,這些知識有的不太好講,或者說講了學生也不太明白,因此往往形成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學生就可以從中獲得感知,學到知識。例如在講解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材中的《鄧稼先》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動態(tài)模擬的功能,將鄧稼先“兩彈元勛”等先進事跡制作成動畫片斷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就可以通過展示鄧稼先的光輝形象來幫助學生獲得直觀認識,從而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3.促進學生理解記憶
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知識和技能傳遞的過程,學生獲得知識,除一些必須死記硬背的知識外,還有一些知識點需要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理解掌握,再加強記憶,最終才能儲備知識。理解記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所需的知識點制作成教學課件,讓音頻、視頻等技術融會貫通,能刺激學生的多個感覺器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其學習興趣,再加上多媒體技術展示形象生動的畫面,必要的內容又能停留與分解,因此,可以促進學生記憶效率的提高。如在初中歷史課中講述《解放戰(zhàn)爭》這一段歷史時,利用多媒體通過多種形式把解放戰(zhàn)爭各階段的歷程以直觀的動畫形式展現(xiàn)出來,既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圖文對比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記憶,從而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4.拓展學生發(fā)散思維
新課標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作為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學會的重要技能之一。一個會思考的學生,必然是一個具備思維的人。我們加強素質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思維習慣,而僅靠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提出問題由學生來回答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積極思維,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思維的習慣。如在教學初中語文課《死海不死》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出人們在死海海面上隨心所欲玩耍的圖片,讓學生通過深入了解“死海不死”的奧秘,進而解除“為什么人在死海中不會沉 ?”的疑惑,幫助學生樹立問題導向意識,讓他們主動帶著問題學知識。endprint
5.改變傳統(tǒng)學習方式
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fā)展,學生的獲取知識信息的面寬了,學習不再局限于學校。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運用多媒體獲取知識信息也成為學生必備的基礎技能之一,這就要求現(xiàn)代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教材體系內的知識,還必須讓學生能夠在離開學校之后還能繼續(xù)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多媒體技術手段由于具有信息量大,特別是與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相融合之后,可以實現(xiàn)最新知識的快速傳播,教師可以隨時將最新信息引入課堂,打破教室的界限,逐步改變師生的學習觀念,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給學生打開一扇廣闊的學習交流的空間。
6.提高教學工作效率教師個體存在差異
一些教師由于受個人知識面、時間、精力的限制,在教學時,在短短幾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里傳授給學生豐富的知識,顯然不太可能。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量大、獲取信息方便、傳遞速度快的特點,因而多媒體教學就成了在有限的教學時限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其最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提高教學效率。如有些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例如初中化學高錳酸鉀的分解實驗),如果采用多媒體來展示,逼真的演示效果不僅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大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減少了實際操作危險實驗的潛在危險,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效率。
四、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很多,但廣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的認識不足。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只是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一些老師在教學中盲目使用多媒體的,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較好體現(xiàn);也有一些教師卻對多媒體教學重視不夠,忽視了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功能而被動接受,教學效果不佳。
2.開展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認識。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目的是為課堂教學服務,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教學手段都不是萬能的,它是一種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輔助手段,同樣也具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不足,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不能認為多媒體技術用得越多越好,也不能不分析課程內容就胡亂使用,更不能忽視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二是教師操作能力要加強?,F(xiàn)在大多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都得到了較好配置,但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起步較晚,廣大在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大多缺乏專業(yè)的多媒體教學操作訓練,部分教師的操作水平較低,還不會熟練操作計算機和自主制作課件,在整合教學資源以及靈活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方面也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三是處理好教師、多媒體與學生的關系。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正確處理好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媒體和學生的關系,要根據(jù)具體的教育教學目的和內容以及不同年齡的教育對象,對教育教學進行整體設計,恰當選擇多媒體教育資源與其他教育媒體的合理組合,正確使用多媒體教育資源,努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在學校教育整體優(yōu)化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宋春燕,李維.淺談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高等數(shù)學研究.2007第1期;
[2]李堯斌,楊應迪.淺析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缺點.科技信息.2008年第19期.endprint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5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