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中職學校加強師德建設和學風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是適應新時期發(fā)展的需要,是學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需要。要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文章通過揭示學校當前在師德學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特別是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闡述了如何加強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隊伍的建設,分析了不良現象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嚴重危害,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和方法,以期引起大家的關注。
【關鍵詞】中職學校 ? ?師德 ? ?學風 ? ?問題
一、當前師德學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當前,由于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長期以來,不僅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校更是被世人稱頌為潔白無瑕的“一片凈土”。然而,在媒體頻頻曝光的校園丑象后,我們驚呼教師隊伍已不是那樣的神圣、純潔,教育這最后一方凈土也已不復存在。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教師良好的整體形象,如果不糾正教師隊伍中的種種不正之風,后果將不堪設想。目前教育部也下發(fā)文件,打破教育者身份的“終身制”,提出需每五年考核一次的要求,并且將師德作為考核的首要條件,實行一票否決??梢?,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
2.學風不正,學風不濃。部分中職學生受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讀書只是為了“混日子”,缺乏遠大理想,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對專業(yè)缺乏興趣,在學習上不求甚解,不思進取,對自己要求不嚴,紀律松散,作風散漫,萎靡不振,缺乏刻苦鉆研精神。遲到、早退、曠課現象屢禁不止,出現了“學習的人少,玩的人多,而真正想學習的人不好意思學”的尷尬現象,再加上現在網絡信息發(fā)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和手機,更有甚者,品行不端,行為怪異,一味追求享樂,追求眼前利益,這部分人雖少,但危害不小,直接毒害學校的學習風氣。
二、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
1.教育理念陳舊。沒有正確的教育思想,不履行教師職責,不愛崗敬業(yè),其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fā)展,忽視了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沒有注重心靈的溝通。
2.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質。輕者對學生惡語中傷,重者對學生體罰;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沒有公平對待學生,不關愛學生,不尊重學生,沒有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
3.不求上進,心胸狹窄,沒有集體榮譽感。不刻苦鉆研業(yè)務,不更新知識結構,缺乏教育教學研究,教學水平低劣。不能夠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不注重言表風范,不能嚴于律己,缺乏奉獻精神。
4.學校管理缺乏力度,“人情化”現象嚴重。由于中職學校招生門檻降低,教育評估機制仍以辦學規(guī)模及就業(yè)為核心,學校內部管理與改革發(fā)展的任務較重,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進程。在管理中對違紀生的“人情化處理”,學生求職中“人情化就業(yè)”等現象的不公加劇了他們思想深處“天平”的傾斜,動搖著他們對教學的信心,嚴重影響了學風建設體系。
5.針對中職生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生缺乏理想追求,厭學情緒嚴重,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性格方面的不良問題及特征,令一些教育者對他們仍然存在偏見。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
1.熱愛教育事業(yè),獻身教育事業(yè)是師德的思想基礎
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春蠶”,意在表達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zhí)教之日起,就該對本職業(yè)有充分的認識,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
2.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育的作用??梢哉f,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絕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 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以無理強制的方式訓練學生。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3.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教師承擔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要想使教師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就要求教師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
4.狠抓教學,促進教改,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苯毯脮墙處煹奶炻殻萌耸菐煹碌臍w宿。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道德覺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5.深化教學改革,構建新型教學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
深化教學改革是加強學風建設的核心。根據新形勢下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研究建立能夠充分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管理機制,大力推進學分制改革,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自學習慣、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強教師教風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切實抓好師德建設,強化教師教學工作考核和激勵機制,整頓教學秩序,進一步加大學生評教評學的力度,促使教師用心治學治教,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考試制度改革,堅決杜絕考試作弊現象,發(fā)揮考風在學風建設中的杠桿作用。
四、結束語
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互動互補的立體工程,諸如身體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業(yè)務素質、個人素質、群體素質、單項素質、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等等,而創(chuàng)新,是學生發(fā)揮潛力成長成才的基本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素質,必須貫穿于素質教育立體工程的一切層面、所有角度。教師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專業(yè),但都必須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現者、傳導者。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創(chuàng)新素質,又怎么能以“身教”的師表來樹楷模,導方向,做人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