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朗讀就是把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通過自己的理解對書面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要想朗讀有一定的水平,讓聽者悅耳,朗讀者就要在朗讀的過程中,調(diào)動眼、心、口、耳、唇、舌,多種感官積極投入,把書面文變成口頭的有聲語言?!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不同學段的朗讀提出了不同的目標要求,以期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朗讀指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水平。
一、言傳身教,加強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第一學段的朗讀要求是這樣的:“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边@一要求對年齡比較小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就需要教師耐心、細致、按部就班地開展訓練,讓學生一點一點進步。首先我在班級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識字活動,讓學生在生活、電視和游戲中自主識字,掃清朗讀路上的障礙。規(guī)定每個學生必須人手一本字典,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在第一時間查閱字典,不能跳過。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蠶姑娘》有一道課后練習題,這道題目考查的是學生本課生字掌握情況,看看把本課的生字放到句子中學生是否還會認讀。在處理這道題時,我讓學生先自我嘗試朗讀,當我發(fā)現(xiàn)學生被有些前面學過的字攔住了,不知該怎么辦時,我再次提醒學生,字典就是我們無聲的老師,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一定要想起它。于是,學生恍然大悟,借用字典掃除了一個又一個障礙,朗讀起來基本順暢了。宋代朱熹對朗讀曾提出過嚴格的要求:“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牽強暗記,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因此,借助字典把課文讀正確僅僅是朗讀的最基本要求,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離不開教師的科學指導。教學中,我反復強調(diào)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添字,不漏字,不能顛倒重復字詞,要看準確以后再讀,不要貪多,顧前不顧后。經(jīng)過這樣反復多次的強調(diào),學生慢慢養(yǎng)成了認真看、準確讀的習慣,朗讀興趣逐步增強,朗讀能力漸漸提高。
二、形式多樣,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玩,喜歡形式多樣的活動,針對學生這一心理,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訓練朗讀時,教師要根據(jù)不同課文的不同要求,嘗試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朗讀時口到心到。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時,為讓學生準確體會薩沙的心情,讀出當時他的語氣,我讓學生借助插圖,觀察思考:圖中的薩沙會怎么想,又會怎樣說?請你想象當時的情境,自己試著讀一讀,讀出薩沙的心情。學生借助這些生動形象的畫面,思路大開,興趣大增,收到了很好的朗讀效果。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快樂的節(jié)日》是一首歌詞,曲調(diào)明快,讀起來朗朗上口。為讓學生讀出文字所表達的愉悅和歡快之情,我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是如何度過“六一”兒童節(jié)的,在那一天自己的心情怎樣……經(jīng)過這一啟發(fā),學生記憶的閘門被打開,各個興高采烈的暢所欲言。借著學生這一高漲的情緒,我告訴學生這篇課文歌唱的就是我們這快樂的節(jié)日,帶著你那快樂的心情讀一讀吧,相信你會在文字中再次找回節(jié)日的快樂。學生帶著這種心情,身臨其境的朗讀,讀出了課文表達的歡快心情,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實際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選擇合適的朗讀訓練方法,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三、巧借“外力”,增強效果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它不枯燥,很感性,課本中選用的教材往往文質(zhì)兼美。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借助各種“外力”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語文學習更有情趣。音樂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條途徑,可以使人在一定氛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的課文內(nèi)容,選擇與其朗讀基調(diào)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在音樂的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泉城》一課,描寫了濟南七十二泉的部分剪影,整篇文章文字優(yōu)美,是典型的寫景散文,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訓練的極好素材,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指導學生朗讀。如讓學生在理解了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練習讀一讀課文,讀出景物的美;教師在學生朗讀的基礎(chǔ)上,可以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透過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播放視頻,讓學生真實感受景物的美,然后再次通過朗讀讀出泉城的美。這些手段的利用,學生在舒緩,輕柔,抒情的音樂熏陶下,沉浸在一種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仿佛置身于泉城,產(chǎn)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朗讀時自然個個精神抖擻,全身心投入,朗讀效果自然明顯。
配樂朗讀是學生很喜歡的朗讀形式,除此以外,表演朗讀也是效果極佳的一種朗讀形式。小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xiàn)欲,當教師為他們提供了表演的機會,他們學習的熱情就會高漲,學習效率就會提高。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小鷹學飛》一課就非常適合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演朗讀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表演朗讀,一人扮演鷹媽媽,一人扮演小鷹。為讓學生投入到課文的內(nèi)容中去,教師可以提前做好頭飾,讓學生戴著頭飾表演。這樣的角色表演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思維會得到啟迪,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相應(yīng)的也會得到提高。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文字表達的情感,做到語文學習與美感、樂感、語、情感有機相容。在當前朗讀訓練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焦點時,教師要緊緊抓住每一篇課文例子,指導學生反復地讀,充分地讀,在讀中加強學生自身內(nèi)心的體驗,達到“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