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謀新
摘 要: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都容易犯一樣的錯誤,喜歡淺表層地閱覽一下文章,就隨意地肢解文本,用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來看待文本,卻忽略了文章的整體性,忽略了作者原本想表達的意思。以《故鄉(xiāng)》一文為例,談談如何進行文本閱讀。
關鍵詞:語文教學;文本閱讀;閱讀方法
一、潛入海中,欣賞美麗風景
新課標強調要“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學生要經(jīng)過自讀捕捉關鍵語句,形成自己的整體感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調;從宏觀上描繪文章的輪廓,概括文章的基本內容。也就是說,實現(xiàn)閱讀的價值必須以真實的整體閱讀體現(xiàn)為基礎。
文本閱讀的過程首先就是尋求理解的過程,要想準確理解文本,就須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從各方面了解文本的美,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靜心、用心、潛心地去閱讀文本。從頭至尾、有始有終地,甚至是搜集、羅列與文本相關的信息,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就像是潛進了海中,不放過任何一處美麗的風景。
《故鄉(xiāng)》這篇小說,若學生不能首先深入文本,認真閱讀,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內容,那是無法交流作者情感或其他內容的。
二、占據(jù)高地,擷取奇珍異貝
一篇精美的文章,它的美點,它的妙處,它的可咀嚼可揣摩的地方一定會有很多。無論是學生,還是我們教師,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當你潛入文本,整體把握文本之后,就應該去占據(jù)你鐘情的高地,擷取你心愛的奇珍異貝。
再拿《故鄉(xiāng)》這篇小說來說,若是想弄清小說所體現(xiàn)的主題,所反映的社會問題,那我們不妨占據(jù)“人物描寫”的高地,通過深入分析閏土這一主要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現(xiàn):廿年前的閏土,雪地捕鳥,月夜刺猹,知道許多我所不知的新鮮事,是我眼中的“小英雄”;廿年后,閏土蒼老、拘謹,“問他只是搖頭”,說不出的苦讓他成了一個“木偶人”。此時,我們的面前出現(xiàn)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我們去思考是誰造成了這一切,再輔之楊二嫂的變化,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故鄉(xiāng)生活的變化,當時社會的變化。此時的閏土已不再是閏土,他讓我們看到了當時中國社會上無數(shù)本分老實的農(nóng)民的身影。
若想認知作者,把握“我”的深度,不妨占據(jù)“重點詞句”的高地。你瞧,有同學說“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一句中的“歡喜”和“凄涼”簡單的兩個詞就將國土見到“我”的興奮和自己生活的凄楚傳遞出來了,而他動嘴唇是想喊“迅哥兒”的,最后恭敬地叫道“老爺”,可知這種封建等級觀念在他心中何其深厚。
而“我”更是痛苦,“寒噤”一詞傳遞了我的震驚與失望,“厚障壁”更體現(xiàn)了我的理解與深邃。
占據(jù)不同的高地,就會擷取不同的珍貝,高地愈多,奇珍異寶就會越多。所以,閱讀本文時要學會從不同方面去占據(jù)高地,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理解閱讀。
三、鉆出海面,開采新的能源
“書為陳跡”是一個永恒的真理。每一代人總是在新的環(huán)境中接受和批判這些陳跡。過去的知識和信息,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繼續(xù)生長,并經(jīng)過現(xiàn)代人頭腦的加工,陸續(xù)進入將來的情境中去。因此,讀過去的書,不單是為了繼承傳統(tǒng),更是為了在新的歷史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知識。這就像是在水中,風景再美,能源再多,也需要我們從海中擷取,開采新的能源一樣。
《故鄉(xiāng)》這樣深刻的小說,我們無法馬上學習創(chuàng)造,但似乎某些語言的思維可以臨摹,如仿寫名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真正有效的閱讀會使文本進入讀者的精神世界,成為映照讀者主體的一面鏡子。這樣的閱讀就成為讀者重塑自身價值的一個重要渠道。以文本為鏡,思索自己所走過的人生道路、所擁有的人生經(jīng)驗、所處的人生境界等。
每次閱讀后若能采用仿寫、點評、隨筆、辯論等各種形式對閱讀文本進行思考與審視,那就如同鉆出了文本的框套,將各種知識進行咀嚼、消化,有能力去開采新的能源一樣,從而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吳衛(wèi)新,葉亞君.文本閱讀中的問題探析[J].教學與管理,2004(1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