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雪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春風和翻轉課堂理念的不斷傳播,微課的興起并逐漸融入課堂教學中必將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針對信息技術學科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微課的實施做了探究,讓微課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教學工具。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實施策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春風和翻轉課堂理念的不斷傳播,微課的興起并逐漸融入課堂教學中必將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在面對這一新的發(fā)展趨勢,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我們更應該自覺大膽地擁抱它,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點,實踐的落腳點,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
一、微課的認識
什么是微課呢?“一節(jié)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高潮的環(huán)節(jié)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若時間太長,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蔽⒄n創(chuàng)始人之一胡鐵生說。因此,他提出,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只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教師,借鑒意義和交流價值會更大。他把這個定義為“微課”,并用“非常5+1”來形容微課框架?!?”是5~8分鐘的微視頻,以此視頻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5”個配套資源,共同組成微課。“5”部分既可以根據實際應用,任意組合成完整的課堂,也可以單個分拆出來使用,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的應用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比較常用的微課有以下幾種類型:(1)講解說明型:以學科知識點及重點、難點、疑點的講授為主。(2)操作演示型:針對具體的實例演示其操作步驟、強調細節(jié),這是信息技術課目前適用范圍最廣的類型。(3)主題活動型:剖析主題活動的探究目的,指導探究方法。(4)解題推理型:針對某個典型的例題或者程序任務的講解分析,或是推理深處,重在思路的分析與過程。
例如,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我們探索一下微課的應用策略:
1.應用策略之一——將微課作為引導資源。比如第五章第三節(jié)《剖析數據庫》,學生初次接觸數據庫這個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播放一段形象生動的視頻,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道理明白之后,再來完成相關操作就容易多了。
2.應用策略之二——將微課作為示范教材。比如,學生在經過一番探究學習后,由于個體的差異,學習進度必然不一致,需求也肯定不一樣,那么,微課就可以讓學生各取所需。這非常有利于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觀察操作細節(jié)、提高操作技巧、順利地完成相關操作。比如,第三章第二節(jié)《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我就會給一個操作性的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觀看微課。當然,肯定有一個大約5~10分鐘的視頻,但由于操作步驟繁多,我也會挑選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將其截取成為一小段視頻并根據知識點命名,讓學生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視頻。
3.應用策略之三——將微課作為分層教學資源。比如,第二章第四節(jié)《設計一個旅行計劃》,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只要求文字、圖片、超鏈接,對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則要求文字、圖片、超鏈接、視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圖片的處理也有不同的層次,比如有的直接用原圖進行裁剪,有的則采用美圖秀秀進行加工,有的采用Photoshop進行處理。這些都要根據學生的自我需要出發(fā),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視頻的處理,我們則作為選做題,對那些基礎相對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微課自己學習視頻處理的辦法。這樣,我們可以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事實證明,微時代背景下的“微課”,必將助力新課改。在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中,“微視頻”也必將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萬國軍.微課的設計與制作[J].中小學電教:下,2013(05).
[3]張志宏.微課: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期刊,2013(20).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