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發(fā)春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進行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并指出“要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苯處熤挥邪呀虝W生學習當作教學任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完成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任務。基于這點認識,我力爭把學法指導貫穿于語文教學全過程。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只有把教會學生學習當作教學任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完成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任務。這里的全過程既指一堂課中自始至終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指備課、上課、輔導、批改的整個過程。在設計練習題和批改作業(yè)時也注意啟發(fā)學生掌握和鞏固有關的學習方法。下面結(jié)合自己近年來從事低年級語文教學談幾點做法。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良師益友,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兩個星期里,我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說說,通過一個月的培養(yǎng),我班學生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認為: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 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第一,課堂語言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目標,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恰當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還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筆順規(guī)則是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恰當發(fā)揮趣味語言這一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時,許多同學老是先封口后寫里面的部分,課上,我按照同學們錯誤的筆順把這些字寫在黑板上,并風趣地說:“你們也太不禮貌了,明明看見爸爸回來了,還先把門關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氣?”學生聽了,個個心領神會。第二,課堂情境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悍,在閱讀教學中,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說話訓練與朗讀訓練緊密結(jié)合,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語言的美,悟出其中的道理,再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第三,課堂作業(yè)的趣味性,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作業(yè)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我設計作業(yè)盡量使作業(yè)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低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中,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學校里的老師經(jīng)常交流,并向她們學習教學經(jīng)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的輕松,學得扎實。同時,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并經(jīng)常引導學生對已經(jīng)學過的拼音進行活學活用,通過兒歌、“摘蘋果”等游戲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每一星期就進行一次回顧、梳理,不斷的復習鞏固,讓學生將拼音知識牢牢掌握,這將為今后查字典,學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
2.認真抓好識字與寫字
低年級是小學階段識字最多的。我教學生學習運用識字方法,自學生字的音、形、義。學習辨析形近字,用熟字去學生字,根據(jù)形象會意,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記住生字的音形義。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注重學生的寫字訓練。
3.抓好讀書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實施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發(fā)展思維,豐富想象,激發(fā)情感,增強理解力和記憶力。小學生,朗讀的最大缺點就是愛“唱讀”。對于他們來說,似乎一字一停,拖聲呀氣地“唱”那才叫“讀書”。特別是集體齊讀時,全班幾十個學生一起“唱”,所有的課文幾乎都用同樣的腔調(diào)。其“唱”完的結(jié)果是:雖然會唱,但不能身臨其境地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體會課文中的生動字詞和優(yōu)美句子,甚至個別跟唱的“南郭先生”生字生詞都不認識。如何讓學生從“唱”讀變?yōu)椤皭傋x”呢?我想:首先,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利用晨讀讓學生多讀。在講讀課文時加強朗讀的訓練,課堂上,我經(jīng)常設立各式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讀、教師范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fā)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來。再次,開展讀后評論,促進學生在經(jīng)驗教訓中提高,在朗讀中,常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xiàn)象,為了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的朗讀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可讓學生們圍繞字音、停頓、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進行評價評議。一方面學生們在評議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了課文表達的情感;另一方面,學生們在評議中認識到自己朗讀的成功和不足之處,有利于總結(jié)經(jīng)驗,提高朗讀能力。同時我還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低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diào)、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4.提高學生看圖說寫能力。
看圖說話和寫話是小學生寫作訓練的入門階段,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看圖說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寫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恰當?shù)脑~句表達圖意。在訓練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點:
首先教會學生觀察圖畫的方法。在學生一句一句說出圖意后,怎樣才能讓學生將句子組成一段通順的話呢?我覺得首先要教會學生懂得怎樣按一定順序來觀察圖畫。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由遠到近等觀察方法。分辨出圖中所描繪的人物,時間,地點,引導學生把每句話說清楚,會選擇圖中的主要人物事物說。其次指導學生把說的話寫出來,并做好批改,評講工作。對寫得好的學生加以表揚,并拿他們的范文讀給大家聽,對差的學生多鼓勵。再次堅持多說多寫。學生只有多寫多練積累詞語,才能把句子寫好。我安排每一次寫話,有時是一幅畫有時是多幅畫。開始說寫一段話時,不強迫學生寫得多少,把訓練的重點放在有內(nèi)容敘述清楚,句子通順上。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注重孩子字詞基礎知識的教學,也要訓練孩子說話與寫話,尤其是對孩子思維能力的訓練,如:看圖說寫的訓練。如此一來,還在在學習的習慣,學習的基礎,學習的能力等方面都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孫俊三.教育原理[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1.
[2]馮維主編.小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