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風
摘 要:學生要想實現其全面發(fā)展僅僅通過對文化及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德智體美四育并舉成為當前對全方位人才的基本定位。其中,體育課程作為各個教育階段的必選課程,在塑造全面人才方面意義重大,終身體育理念更是成為體育學習的終極目標。對我國技工類院校而言,培育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成為新課改背景下體育課程革新的重點。
關鍵詞:新課改;體育教學;技工學校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定位不僅僅局限于高技能與高學歷,而是對人才綜合素養(yǎng)的考查,即對個人心理素養(yǎng)、身體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整體發(fā)展趨勢就是對人才的定位趨向整體化與多元化。因此,對技工學校的教學而言,要想培育出全方位的人才,在課程的設置方面,不僅僅做好專業(yè)課程的教授工作,也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這主要通過體育課程教學予以實現,培育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成為技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為此,本文就當前我國技校的體育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為培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培育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所在
對任何人而言,其專業(yè)接受體育運動的階段大都在校園中進行的,校園體育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其體育人生中的必要階段,對其以后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終身體育作為體育教學的目標成為當下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方面,終身體育理念的提出也是伴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健康標準的相應提高應運而生的。對學校而言,體育課程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校園體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能夠培育學生強健的體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多元化體育教學課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體育運動視作個人愛好長久堅持下去,同時還教授給學生必要的衛(wèi)生保健與體育健身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增強體質。終身體育理念對學生個人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為其提供物質基礎。對于技校的學生而言,踐行終身體育教學理念有助于培養(yǎng)其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并且在這個階段的學生的身體可塑性非常強,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能夠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我國技校在體育教學中培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對策
1.提升學生基本的體育理論與技能
體育課程教學包括兩大方面內容, 即專業(yè)理論知識教學與體育運動技能教學。在技工類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同時兼顧這兩方面內容的教學,一方面,重點向學生講授體育課程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這也包括了衛(wèi)生保健等方面的學習內容;同時還要將體育運動技能予以貫徹落實,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提升其體育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另一方面,在體育教學中,始終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與管理者,應當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愈發(f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離不開體育鍛煉,體育教學作為一種專業(yè)的體育教授模式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到更為專業(yè)和全面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因此,技校的體育教學要緊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注重學生體育基本能力的提升,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并能夠同當前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相結合,提高體育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的教學原則,敢于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同教學實際相結合,將技校學生同社會相結合,這有助于學生同社會相融合,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提升。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科學的體育學習規(guī)劃,力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理念。
2.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個性化教學
現代化教學理論中明確提出,所謂的個性化教學就是將人的獨特個性發(fā)展作為開展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與渠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所有的教學對象即學生展開必要的了解,主要是對學生之間存在著的個體差異性進行了解,從而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制訂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與對策,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最終促進學生在該領域的良性主動發(fā)展。
例如,對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制訂高強度的體育學習計劃,而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群體則可以制訂中低訓練強度的體育計劃。對我國技校的體育課程教學而言,有效的體育課程教學有助于培育學生的個性特征,正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其興趣愛好、學習特點以及特長有所不同,因此院校及教師應當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發(fā)展環(huán)境,針對于學生的不同現實狀況進行教育,唯有凸顯學生的個性,方能夠保證在后期的學習與工作過程中取得佳績,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同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當前,各類學校在體育課程教材的選取上不盡相同,但是卻共同存在著教學內容狹窄,同社會實踐相脫節(jié)的弊端,而且由于學生學習的體育項目種類繁多,需要專業(yè)化的教學場地與設備,因此一旦離開了校園便難以繼續(xù)開展體育活動,從而不利于終身體育的實現。
此外,筆者發(fā)現,就我國技工類院校在體育教材的選取上并未真正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缺乏娛樂性,專業(yè)性比較強,從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就技校的體育教學而言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在教學材料的選取上同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結合,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適當增添一些具備大眾化及娛樂性質的體育項目,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技校自身也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自主編撰相應的體育教學課程,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需求等創(chuàng)新教學課程,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體育學習項目,給予學生充足的選擇權與自主權,將終身體育理念同娛樂性相融合。體育教師要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現有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切實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養(yǎng),為終身體育的貫徹實踐創(chuàng)造良好的現實條件。
4.依據新課標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針對于技校的體育教學而言,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課程的設置與開展同新課標之間的有機結合,也就是說即便是體育課程也要嚴格按照新課標的準則進行調整。新課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并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與課堂的管理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導、協(xié)調的作用,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學生主體性地位的體現主要在于教師,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在學習與生活中關愛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樹立在學生心中優(yōu)秀教師的形象。其次,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素,其學習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盡量滿足其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目的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身體育意識理念的塑造奠定基礎。最后,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體育教師要有耐心,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重視教學的貫徹與執(zhí)行,積極引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樹立科學的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1]施繼瓊.淺談技校體育教學在終身體育中的作用[J].廣東科技,2013(Z1).
[2]邵煥軍.技校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0).
[3]唐燕清.人性化教學在技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06).
(作者單位:中國—德國北京電器模具技術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