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瑜
[摘 要]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其中閱讀教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握好方法、尺度,力求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從語文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一些解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 閱讀教學 情感教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36-0001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必須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基點,重視文化的傳遞,通過教學來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將知識內化成自身的經驗,塑造學生的精神、價值觀,從而影響學生的行為。傳統(tǒng)教學重視對知識、技能的傳授,但往往忽略學生的精神體驗,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中,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引導,教師要發(fā)揮其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去感受、體會。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閱讀,學生開拓了視野,豐富了語文知識,提高了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針對當前中學生的語文閱讀現(xiàn)狀,筆者根據(jù)多年教學經驗,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一、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提高自身閱讀素質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如果教師循規(guī)蹈矩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那么課堂勢必乏味,沒有活力,這樣的教學必然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教師如果活躍思維,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閱讀素質,每一天傳遞給學生的都是新鮮、生動的教學素材,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師的閱讀素質對于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庫,不斷地吸收新鮮的教學素材,才能做到每一堂課都帶給學生新的東西,學生也不會因為教師重復著同樣的教學素材而產生乏味與厭倦。久而久之,教師的這種閱讀素質也會成為學生的精神需要,學生會每天期盼著上語文課。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閱讀素質,以讀促思,以讀養(yǎng)教,同時也需在廣泛的涉獵中,不斷積累教學素材,開辟出新的教學思路。
二、明確閱讀的作用,肯定其在教學中的地位
“要我學”和“我要學”這兩種學習心態(tài)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明確閱讀的作用,在學習中體會閱讀帶來的益處,從而產生閱讀的欲望,這樣的閱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積累知識
縱觀歷史人物,凡大才者無不學富五車、廣取博覽。這就說明,閱讀是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而當今社會又是知識經濟時代,各種先進事物不斷涌現(xiàn),我們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必須接收新知識,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吸收新的概念、知識,從而加強知識儲備,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免遭淘汰。另一方面,通過閱讀,也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人文素養(yǎng),和諧自己,和諧家人,和諧社會。
2.豐富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婇喿x的重要性。掌握扎實的語言文字基本功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而通過閱讀可以擴展我們的詞匯量,不斷豐富我們的語言。只有掌握了豐富的詞匯,提高了自身的知識儲備,掌握了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才能在人際交流中從容自若。古今中外的很多經典名著都是語言寶庫,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目,讓學生對其中的用詞進行推敲品味,久而久之,學生在規(guī)范、準確、精煉的用詞用句的熏陶下,逐步形成自己的語言能力。
3.提高能力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边@句話說明了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閱讀的內容多了,知識面寬了,在寫作中自然信手拈來、才思泉涌。這就是厚積薄發(fā),體現(xiàn)了閱讀對寫作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廣泛的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寫作思路,也能使學生寫出高格調的文章,不拘泥于一家之言,不至于千篇一律。有研究表明,科技人才最基本的智能包括自學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而這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閱讀。由此可見,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促使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主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方面是課內閱讀,一般要做好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仔細品味復習。另一方面是課外閱讀,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名篇,尤其是學生感興趣的文章來共同品鑒、賞析;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給學生推薦較好的文學網站,對于較好的文章,教師可挑選出來作為對比閱讀材料,做好知識遷移。要幫助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并將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好段或精彩片段摘錄下來,一段時間后再共同分享閱讀體會。學生一旦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終生受益。
四、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列舉幾種學生常用到的閱讀方法。
1.積累性閱讀
積累性閱讀是一個跨度較大的概念,需要學生長期地積累,它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范文閱讀,還有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來實現(xiàn)的。積累性閱讀不僅使學生對用字、詞、句等的語言表達進行積累,同時通過廣泛閱讀還積累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及自然社會知識等。
2.理解性閱讀
理解性閱讀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學生不僅簡單地理解了基本的語言知識,同時還理解了文字所承載的思想內容等。學生的閱讀能力由模仿到獨立、由單項到全面、由淺近到深刻,發(fā)生了質的飛躍。
3.比較性閱讀
比較性閱讀是將兩種或多種材料對照閱讀,通過比較性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去鑒別、探究、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逐漸形成一個體系,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正遷移。
4.擴展性閱讀
擴展性閱讀是指以某篇作品為閱讀基點,向有關方面逐步擴展的閱讀方法。擴展閱讀訓練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加強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展閱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確定好閱讀基點,另一方面是確定擴展方向。閱讀基點部分要精讀,理清文章的思路、內涵,對于擴展性閱讀則可根據(jù)閱讀的目的、層次、基礎等因素略讀??梢阅称鳛榛c,向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也可以引某篇作品的引文為基點,向引文原作擴展等。
5.評價性閱讀
隨著學生語言知識的不斷積累,學生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等得到進一步增強,能對閱讀作品進行評價,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發(fā)展到這個階段,才真正達到閱讀的目的。
總之,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要銳意進取、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在深入理解教育新觀念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使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里發(fā)展自己,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開創(chuàng)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