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蓮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已從過去的精英教育逐步走上了大眾教育,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已不適應現(xiàn)在教育的發(fā)展;不論是學生的學習基礎還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都得重新認識,這就要求我們要重新定位自己;重新認識我們面對的學生。因此對我校2015屆學生進入高一時進行了關于《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的問卷調查和分析,本次調查表主要圍繞學生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心理活動這四個方面展開。
高一的孩子剛剛從初中升上高中,多種原因導致他們存在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喜歡講授式教學;喜歡老師劃重點。另一方面,由于經(jīng)歷了中考,初入高中的學生免不了有松散情緒,覺得才高一,時間還長,先不急。除此之外,學生懶于動手,動腦。老師布置了課前預習情況下,大多數(shù)學生課前沒有預習的學習習慣,甚至他們錯誤的認為預習是徒勞無功的工作。學生當中,下課會有計劃地整理筆記,復習筆記的只有很少的人,基本不會重新復習課堂筆記。 還有很多學生基礎較差,沒有學習動力,更沒有學習興趣。
以上的這些問題都表明,高中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待進一步地培養(yǎng)和塑造。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不應該一味地指責學生的各種陋習,更不應該用一些語氣較重的言語來攻擊學生;相反,老師這時候的作用顯得異常地重要:老師應該鼓勵、引導各個層次的學生,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興趣。 如果高一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高二就很難糾正,學習興趣也會喪失。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睂W習習慣是指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固定態(tài)度和行為。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良好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我們所面臨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實施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化,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取的以下的一些步驟:
一、樹立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
這一步驟對于整個高中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個年級的學生,老師的鼓勵對他們來說都顯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某些同學已經(jīng)淡漠了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為達到此目的,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文章:
1、由淺入深,鼓士氣。
鼓士氣面對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采取了單元突破、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階梯式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逐步找到學習的自信心,把課堂教學的難度化解尤為重要,把一個難點分化成幾個層次,層層遞進,學生容易掌握,思路明晰,由淺入深,問題解決了,信心也就上來了。
2、穩(wěn)定思想,抓素質。
高一時期,學生還處于思維活躍時期,我們必須在思想上、素質上再下功夫。作為教師真正要做的事,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一個引導航向的人,引導學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讀書,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一個演說家。這樣就得相信學生潛能,把課堂交給學生,把問題交給學生,把解決問題也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思維方法,掌握技能方法,提升個人的素質。而這個過程的形成,必須打通學生的思想上禁錮,培育不一樣的學習習慣,認可這樣學習的有效性,才能形成統(tǒng)一的行動。
二、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
“培養(yǎng)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應該是我們教師心中最理想的境界。因此,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獨有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在教學中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學習者的“選擇”和學習者的“責任”,并嘗試多種渠道,抓住各種時機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訓練。
1、訓練學生“確立學習目標”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只有目標明確,學習者才能下功夫,樂此不疲地學習。
2、制訂“學習計劃”。
每個班的每個學生都是有自己個性的,從而各人的計劃都不一樣,因此每人都有必要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開學來這就是一件重要的事,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
三、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在適應高中生活后, 應鼓勵學生積極地自學,養(yǎng)成自學的好習慣。學生總是依賴老師教是不行的,老師應教給學生學法,讓他們養(yǎng)成自學習慣是很重要的, 正如人們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别B(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許你的成績就會水到渠成。
自學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作業(yè)與家庭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 課前預習應該是既為新課作好準備,又要初步掌握新課的重難點。預習時,要把新課作為檢查過去已學知識的一面鏡子,并力求找到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把新的知識點和難點劃下來。這樣的預習才會取得明顯的效果。在課后復習中,面對已學教材應盡力回顧老師講課的情景。養(yǎng)成這樣的復習習慣,對學習大有意義。課堂作業(yè)時,應充分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自我解答疑難,更應立即回顧課堂情景,以提高自我反饋的效果。家庭作業(yè)應在復習的基礎上進行,同時要把家庭作業(yè)作為檢查課堂學習的標尺。要善于養(yǎng)成把家庭作業(yè)與課堂所學知識緊密而有機地結合起來的習慣。 在預習、復習與作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不僅要注重應該學什么知識,更要思考怎樣才能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掌握這些知識。
當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因人而異,也還包括其他方方面面。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總要經(jīng)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總要經(jīng)過一個由內(nèi)心被迫接受到自覺執(zhí)行的過程,它也是一個不斷反復、曲折前進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面養(yǎng)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才能大面積、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