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芬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我院小兒科2012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抗病毒、大量維生素C以及能量合劑等基礎(chǔ)措施進行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的變化情況以及心電圖改善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93.18% VS 81.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CK、CK-MB以及LDH 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CK、CK-MB以及LDH與對照組患兒治療后比較改善更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心電圖改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86.36% VS 72.7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基礎(chǔ)治療措施的前提下聯(lián)合應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能夠有效的改善患兒的心肌酶譜以及心電圖,取得的治療效果比較顯著,具有在臨床上廣泛推廣的價值。
【關(guān)鍵詞】: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臨床療效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兒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常見病之一,是由于感染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損害,臨床表現(xiàn)程度不一,嚴重的患兒可以并發(fā)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對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1]。臨床上目前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多以綜合對癥治療措施為主。本次我們在綜合治療措施的基礎(chǔ)上采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了44例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效果比較滿意,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小兒科2012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所有患兒均符合1999-09全國小兒心血管協(xié)作組在昆明會議上修訂的《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其中觀察組患兒男25例,女19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5.2±1.9)歲;病程3-11d,平均病程(6.2±1.5)d。對照組患兒男27例,女17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5.3±1.8)歲;病程2-10d,平均病程(6.3±1.8)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后,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兩組間的比較分析。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基礎(chǔ)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包括營養(yǎng)心肌細胞、維生素C、輔酶A、抗細菌感染、抗病毒、糾正休克、糾正心力衰竭以及抗心律失常等。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患兒治療措施的基礎(chǔ)上給予靜脈點滴丙種球蛋白400mg·kg-1·d-1,1次/d,連續(xù)應用5d。兩組患兒均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效果、治療前后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的變化情況以及心電圖改善情況。
1.4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①患兒的臨床癥狀、體征、心肌酶譜以及心電圖檢查均恢復正常為顯效;②患兒的臨床癥狀、體征、心肌酶譜以及心電圖檢查均較治療前得到明顯的改善但仍未恢復至正常為有效;③患兒的臨床癥狀、體征、心肌酶譜以及心電圖均較治療前未見好轉(zhuǎn)甚至加重為無效。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包進行分析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t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如表1所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93.18% VS 81.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組別
例數(shù)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
44
27(61.36)
14(31.82)
3(6.82)
41(93.18)
對照組
44
25(56.82)
11(25.00)
8(18.18)
36(81.82)
2.2治療前后兩組患兒心肌酶譜水平比較? 如表2所示,治療后,兩組患兒的CK、CK-MB以及LDH 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CK、CK-MB以及LDH與對照組患兒治療后比較改善更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心肌酶譜水平比較(u/L,x±s)
組別
例數(shù)
CK
LDH
CK-MB
觀察組
44
治療前
685.67±52.61
157.67±20.11
52.29±11.31
治療后
126.58±23.55
54.97±9.89
23.84±9.62
對照組
44
治療前
679.75±50.28
155.89±25.87
52.31±10.87
治療后
252.33±32.87
82.97±23.81
39.29±10.67
2.3兩組患兒心電圖改善情況比較 如表3所示,觀察組患兒心電圖改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86.36% VS 72.7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兒心電圖改善情況比較[例(%)]
組別
例數(shù)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
44
23(52.27)
15(34.09)
6(13.64)
38(86.36)
對照組
44
19(43.18)
13(29.55)
12(27.27)
32(72.72)
3 討論
目前,醫(yī)學界對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機制不甚明確,臨床上主要采用對癥治療的方法為主。當心肌受到病毒的感染后,受損的心肌細胞作為細胞免疫反應和抗原誘發(fā)體液免疫出現(xiàn)嚴重的損傷,引發(fā)機體出現(xiàn)細胞免疫功能和獲得性體液免疫缺陷[2]。丙種免疫球蛋白對可以雙重的調(diào)節(jié)機體的免疫抑制,增強T細胞的抑制功能,抑制抗體的生成,從而起到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本組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93.18% VS 81.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CK、CK-MB以及LDH與對照組患兒治療后比較改善更加明顯(P<0.05);觀察組患兒心電圖改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86.36% VS 72.7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傊?,在基礎(chǔ)治療措施的前提下聯(lián)合應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能夠有效的改善患兒的心肌酶譜以及心電圖,取得的治療效果比較顯著,具有在臨床上廣泛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陶繼紅.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大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在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應用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4,27(6):561.
[2]李軍,陳麗曄,胡靜波.大劑量靜注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療效觀察[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5,25(8):619-620.
[3]黃開明.大劑量靜注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療效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3,(22):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