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 劉國榮 遲永輝 杜向紅 郭紅霞
[摘 要] 吉林省是全國重要的大豆生產省份,應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對于提高生產產量與大豆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豆壟上雙行種植的高產栽培技術在省內外的推廣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豆產量,鄰省的平均增產幅度在10%以上。為了推進大豆壟上雙行種植高產栽培技術在我省應用,本文針對該技術的主要措施進行探討,以期能夠作為種植參考。
[關鍵詞] 大豆種植 壟上雙行種植 高產栽培技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 S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1-0181-01
大豆壟上雙行種植技術指的是在長度約60-65cm之間的壟上種植2小行大豆,間距約為10-15cm的種植方式以及配套的栽培技術。該技術的應用能夠保證大豆植株均勻地分布在壟上,從而獲得更加均衡的水分與肥料,且通風與光照環(huán)境較好,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大豆田間群體結構,從很大程度上提高平均產量。有資料報道,相同品種和一樣種植密度的條件下,壟上雙行較單行增產超過10%。本文對大豆壟上雙行種植技術的主要技術措施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大豆種植提供一定的指導。
1 大豆壟上雙行種植種子選擇
應用大豆壟上雙行種植技術首先應當確保種子的質量,就種植種子的選擇而言,應當結合當地的環(huán)境、氣候、土壤和條件等多因素選擇適合密植的、抗病能力強的優(yōu)良品種。本省位于東北地區(qū),首選的高油、高蛋白質的大豆品種。品種確定之后要精選種子,去除當中存在破損、蟲洞或病斑的顆粒,盡量選擇顆粒飽滿、光澤度高、直徑較大的留種,通過人工或機械篩選的方式,確保種子的純度和凈度,以提高發(fā)芽率。做好種子包衣,采取包衣是為了提高種子的抗病防蟲能力,制作過程中應注意藥具和總質量的比例控制在1:70左右,不要過高或過低。
2 大豆壟上雙行種植的選地
大豆種植對于土地的要求相對較高,很多地塊不適合大豆的生長,選地不佳不僅影響到大豆生產產量,質量也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在選擇大豆種植地時一定要重視,盡可能選擇土地肥沃、水分充足以及土質疏松的生長地塊。此外還要做好整地起壟的工作,東北地區(qū)傳統的種植方式是春整地,在4月中旬完成整體工作。但是有相關實踐研究證明,秋季起壟能夠更大限度的保存土壤的水分,同時在秋天進行深耕還能夠打破犁底層,幫助土壤固定養(yǎng)分,對于大豆植株的生長非常有利。肥料是大豆生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高效地利用肥料、促使大豆植株最大限度地吸收養(yǎng)分,應當以增施農肥、科學施用化肥以及分層施肥的作為原則,根據種植的面積合理選擇施肥量,嚴格按照說明書以及大豆的實際生長需求進行。
3 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
大豆的播種受到環(huán)境氣候、土壤水分多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所以不同的地區(qū)應合理選擇播種時間。播種過程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土壤溫度,通常情況下,土壤的深度在5到10厘米、平均溫度在六到9℃之間為最佳播種溫度,也是大豆的最佳播種時期。種植的密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受到土壤、地質條件的影響。但是總體上來說,不管怎樣的地塊都應當以以下兩個條件對密度進行規(guī)劃:首先是土壤的肥力,如果播種地土壤肥力較好,應當適當降低種植的密度,而平靜的土壤應當是增加種植密度;第二是根據大豆的品種選擇,如果選擇種植分枝較多的晚熟大豆品種,應當降低種植密度,反之,選擇種植分支較少、成熟期較早的大豆品種,可采取密植的方式。大豆的播種選擇專業(yè)的機器,我國普遍使用的是2BJG-2E雙行播種機與垂直圓盤式播種機,能夠較好地完成精量播種任務,同時還可以深施底肥,確保肥料的最大利用率。
4 大豆生長管理
大豆生長過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加強田間的觀察。在大都小苗長出兩葉一心之后要及時進行間苗、補苗,如果植株生長密度過大,應通過間苗緩解空間不足的問題,這項工作應當以去弱留強作為主要原則,將病苗、小苗以及受到病蟲害侵襲的苗剔除,留下健康的苗。如果大豆行距間存在缺失的現象還要及時補充。
大豆初花季節(jié),做好中耕培土的工作,從而養(yǎng)護根部。一般情況下,中耕的深度不超過10cm,培土的高度不宜超過第一片復葉。采用化學除草的方式,大豆的整個生長季節(jié)需要出場的有兩個階段,第一是苗前對土壤進行封閉處理,第二是苗后處理。不同的階段,可選擇不一樣的化學藥劑。此外還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大豆常見蟲害有金針蟲、黑絨晶龜子、二條葉甲等,防治過程中要根據每一種病蟲害的特征、對大豆的主要危害部位等決定選擇哪一種防治方式,盡可能將大豆的危害減到最小。
最后,當大豆葉脫落7天,果實呈現飽滿、光澤的狀態(tài)、大豆的植株開始干癟后應當及時收獲,以免影響大豆質量。收獲應當在中午之前進行,做好低留茬、不漏枝,如果植株和果實的含水較多,在收貨之后可以在田間進行晾曬,等到水分減少之后運回,干燥之后脫粒。注意不同的品種應當打單收,不要混雜。
參考文獻
[1]欒曉燕,杜維廣,滿為群等.高油大豆優(yōu)質高產同步旱作栽培體系的研究[J].大豆科學,2007,26(6):885-891.
[2]李巖剛.雙遼市大豆壟上雙行超高產栽培技術推廣2013年工作總結[J].農民致富之友,2014,(22):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