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 要:每個人的習作能力都是“無中生有”的,都是通過模仿學習積累一些好的詞語和表達形式,然后吸收消化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習作風格。而小學習作教學又是大多數(shù)人習作的發(fā)端,為今后習作的風格和創(chuàng)造力奠定基礎,由此觀之,小學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本文通過對小學習作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模仿教學的意義及具體的應用策略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練習;模仿教學
1.模仿教學在習作練習中的積極意義
(1)模仿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喜歡模仿的本性。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xiàn)就是對抽象的概念缺乏準確的認知能力,很難清晰地認識概念的涵義。當然,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能簡單地將習作要求及技巧歸納成抽象的概念去教育學生。因為這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這樣急于求成的習作教學往往會適得其反,使孩子對習作失去興趣。經過探索得知,符合小學生認知能力及學習習慣的其中一種教學模式是模仿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要求在習作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簡單的仿句或者將零散的詞語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就是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模仿學習的習慣,又能使學生順利地進行一定的習作練習,從而積累詞匯量和習作經驗。
(2)模仿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習作興趣。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和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值得思忖的問題。這就要求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既要有一定強度的練習,又不能使學生感到較強的挫敗感,還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目前最符合這些要求的教學模式,就是模仿教學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原句,對照著模板造出可以表情達意的句子。經過這樣的練習,首先保證了學生的練習強度適中,然后因為有例句作參考,學生造起句來也比較得心應手,一般不會有挫敗感,最后通過對原句的變通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由此可見,模仿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的教學中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2.模仿教學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模仿過程應該由淺及深。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解決“句讀”之惑開始。因此在習作練習模仿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從最基礎的“句讀”開始模仿。譬如,從教材中選擇一些言辭明亮、行文輕快的句子讓學生進行模仿造句。在仿句練習做得嫻熟之后,自然而然就可以過渡到對段落的模仿學習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吹毛求疵,不能要求學生牽強地去仿句。學生只要可以做到所造句子與原句能保持大致相符就可以了。畢竟段落的模仿難度比較大,要模仿得絲絲入扣也是需要相當?shù)墓α?。況且許多接受了十多年教育的人要做到這點都十分不易,何苦對還在成長的孩子求全責備呢!
(2)練習中要鼓勵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在模仿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將學生引導入生搬硬套的窠臼,使學生在造句過程中,為了完美地契合原句而完成任務,生硬地將一些符合仿句要求的詞語組合在一起形成佶屈聱牙沒有感情的“死句”。這樣絲毫不帶感情地進行機械化訓練,對學生而言可謂百害而無一利。新一代的教師應該汲取教訓,使學生的作文可以表達真情實感,讓文以載道重新回到主流的價值觀中去。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就必須在模仿教學過程中,積極地鼓勵學生表達真實的情感,獎勵有良好仿句技巧且能將情感傾注其中的學生。當然對基礎較差,能力不足的學生要悉心指導,在保證其情感有效表達的情況下提高他們的技巧。
(3)模仿中學會變通與創(chuàng)新。細心的教師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作文幾乎是模板化生產出的,這樣的作文有十分相似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設定,包括許多言辭都大抵相同。而且有許多學生的文筆堪稱“豆蔻詞工”,但是令人悲憫的是他們的文章大多華而不實,并且普遍缺乏對真情實感的表露,要么無病呻吟,要么杜撰事實,甚至于抄襲事實來完成文章??偠灾褪撬撞豢赡?,毫無創(chuàng)造性可言。究其根本,就是在進行模仿教學時沒有引導學生對仿句內容進行辯證看待。因為所仿的例句往往都有類似的情節(jié),那些爛俗的橋段經常流轉于學生的眼眸,教師又沒有做好引導工作。這樣就會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好人好事”就是仿句中的那些的錯覺。所以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在進行仿句教學的時候要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不能使學生陷入那樣俗套的習作模式中。
參考文獻:
[1]李 鋼.小學語文習作中“模仿”的妙用[J].學園(教育科研),2012(07).
[2]楊建華.談“模仿”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四個層次[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09(01).
(作者單位:東華理工行知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