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摘要】實施有效教學,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追求。那么,怎樣的語文課堂是有效的?如何構建有效的語文教學?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字詞教育 課堂 朗讀
隨著新一輪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怎樣的語文課堂是有效的?如何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學有所獲?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學十講》從理論到實踐為老師們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和策略指導,“兒童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薄爸挥邢硎艿綄W習的樂趣,才能夠養(yǎng)成學習習慣,才能夠確立終身學習的一時,把學習變成你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一種品質?!边@些經(jīng)典的話語,讓我對語文課堂有了一種新的憧憬,也有一種新的認識。下面是本人的的一些粗淺體會。
一、字詞教育不容忽視
字詞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識字學詞,就是文化的傳承、智慧的浸潤。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上一定要滲透字詞教學,每天花三到五分鐘來學習整理難字難詞。當然形式可以多樣,如全班齊讀,個別領讀,小組比賽,到黑板上注音等等,但這些我們涉及到的只是學習字詞的一個最淺層的認知階段即讀與寫。 而我認為,字詞教育我們不能停留在字詞的表層,更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詞語,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具體意思,更多的考查詞語的引申義。
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一文時,學到“次第”這個詞語時,大家都表示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意思,“銷聲匿跡”是指不公開講話,不公開露面。但不能停留在這個本來意思上,我讓學生來看句子“各種花次第開放了”“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銷聲匿跡?!边@里我們就強調了一個擬人的寫作手法,更體現(xiàn)了大自然各種生物的勃勃生機,詞語背后潛藏有一股涌動生命力。再讓學生來讀這個句子,好好品味詞語在句中的意思,最后讓學生自己來造句,那就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另外我覺得教師的板書在識字寫字教學中也是最關鍵的;板書的過程能讓學生看清筆順及筆畫的書寫位置,教師教給學生正確的握筆姿勢、運筆方法,不僅能使學生把字寫得端正、整潔,而且為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還可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培養(yǎng)審美,有益于文化素養(yǎng)提高。所以每次我都有意識的讓學生上講臺來露一手,把字寫漂亮的同時,也增加了自信心和膽量。這些都是我們在語文課堂中應該把握的。
二、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課堂雖然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陣地,但是學生要想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滿足自己求知的欲望,必須依靠課外閱讀這塊無比廣闊的空間。那么如何透過一節(jié)語文課讓學生把視野放到課外?
例如,在教學《愛蓮說》這膾炙人口的名篇時,學生們領略到“君子之花”的魅力,也愛君子的種種美德,大家興趣正濃,我就結合語文綜合性活動課《蓮文化魅力》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辦語文小報(電腦小報、手抄報),學生通過搜集信息、篩選信息,豐富了“蓮文化”的內容,還展示活動成果,把優(yōu)秀的作品展覽,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時,當大家為貝多芬雖然兩耳失聰?shù)詫σ魳穲?zhí)著追求,而欽佩不已時,我向大家推薦了《名人傳》,規(guī)定學生們在一個星期內看完,并寫出對貝多芬這個人物的賞析。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饒有興趣的看完了名著。另外還不定時的組織學生搜集廣告語和流行詞匯,有意思的店名等等,引導學生千萬不要“一心只上語文課,兩耳不聞窗外事”,生活才是取之不盡的活水。
教師的這些有意識的引導,促進了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的走向生活,細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積累語文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更好的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使課堂文本的“學”與課外延伸的“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情滿”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才是真理,學生只有在具體情景中,豐富的情感被激發(fā)才會有表達的強烈欲望,進而在無拘無束的對話中生成新的語言。語文的對象是文本,文本歸根結底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教師一定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努力做到學生與文章共鳴。教師應該從以下方面去調動情感。
(一)課堂導入融入情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進教室還沒學課文之前,老師就要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的狀態(tài)引到最佳,引到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上來。導語中貫入充分的情感,如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一則抒情的散文,或者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等,所有的這些都為了讓學生進入應有的情感狀態(tài),為下面的情感調動做些鋪墊??捎行├蠋熗鶠榱斯?jié)省教學時間忽視了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導入只是一個形式,并沒有真正考慮到情感需要,結果是導致學生整節(jié)課狀態(tài)不佳,學習起來就比較累了。
(二)用情境去調動情感
當我們學到文中的某個情境時,如朱自清在《春》中寫到“父親翻過月臺去買橘子”這個場景時,同學們認真品讀完文章后,我追問:“你腦海中有記憶深刻的父親的畫面嗎?”問題一拋出,教室一片沉默。同學們低頭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我注意到X同學表情凝重,后來他用真情向我們訴說了他父親的故事,當時教室里非常安靜,大家的心都在父親身上,我知道同學們動情了,接下去的中心歸納就是順利成章的事情了。果然不出所料,整節(jié)課輕松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所以透過這些平常的情感,教師應引導學生每個人都有美麗動人的故事,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撥動他們心中的情弦,這樣一來何愁學不好課文,寫不出美文呢?
(三)用情感去喚醒情感
好的語文課就是要做到聲情并茂,在讀中體會情感,在情感中把握語言?!拔恼虏皇菬o情物”,字字句句都滲透著作者的情。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抓住時機,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大膽合理想象中體驗課文情感,與作者與文本發(fā)生情感共鳴,在開放的心境中與學生互動對話,基于文本的個性化語言自然流瀉,情感與語言水乳交融。
這里我們更要強調的就是教師本身的情感,教師用自己的情感去引導學生,當你自己熱情積極的對待每一堂語文課時,同學們也會熱情積極的對待你,所以在進課堂之前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感,進入學習該篇文章應有的角色,在情感上也備下“課”,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總之,追求語文課堂“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工程,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帶著一課熱愛語文,熱愛學生的心去慢慢摸索,慢慢體會。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追求?!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弊屛覀兊恼Z文課堂開出最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