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二招
【摘 要】 目的:分析辨證施護在冠心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冠心病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接受辨證施護,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jié)果: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在有效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冠心病患者辨證施護,有助于改善其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辨證施護;冠心?。豢祻妥o理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07-0155-01
冠心病是由心肌缺氧缺血或是冠狀動脈梗阻狹窄所導致的一種心臟疾病,該疾病屬于中醫(yī)學“心悸”、“胸痹”、“真心痛”的范疇,其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心悸、胸痛、氣短、胸悶等,主要誘發(fā)原因在于寒凝、痰濁、血瘀、氣滯[1]。現(xiàn)將冠心病患者康復治療中辨證施護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間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66.5±10)歲?;颊咧嗅t(yī)分型為:氣陰兩傷型20例,痰瘀互結(jié)型30例,心血瘀阻型5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且兩組觀察對象基本臨床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納入標準:符合中醫(yī)胸痹心痛、真心痛、卒心痛診斷標準及西醫(yī)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排除不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以及昏迷、精神病、不合作、未能按計劃進行實施患者[2]。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調(diào)整飲食、生活習慣、吸氧、擴血管、利尿等治療;同時兩組患者均接受曲美他嗪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即給予患者口服曲美他嗪治療,3次/d,一次20mg;口服阿托伐他汀,一次/d,一次10mg。兩組觀察對象均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接受常規(guī)臨床護理,主要包括:血壓、心率、心律變化的動態(tài)監(jiān)測;禁煙酒,不宜過飽,少食多餐,多食清淡的食物;加強心理干預;避免過度勞累或是劇烈運動;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醫(yī)療環(huán)境,防止其發(fā)生情緒的過度波動,對于急性發(fā)作期患者需要保持絕對臥床休息。
實驗組觀察對象接受辨證施護護理,具體包括:①心血瘀阻型。每天使用40~50℃的溫水泡腳1次,每次10~20min;同時,將當歸、血竭、水蛭、丹參等制成粉末狀,加入適量鮮地龍制成混合藥物,于阿是、膻中等穴位貼敷,每天1次。②痰瘀互結(jié)型。使用適量蘿卜、20g大米和10g苡仁煮粥,每天分3次食用,以達到祛痰活血、健胃化食的目標;同時,將3~4粒蓖麻子搗碎,在雙涌泉穴貼敷,每天1次,從而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保持大便通暢、引痰濁下行的目標,治療過程中忌食生冷食物。③氣陰兩傷型?;颊邞3炙叱渥悖?~2h內(nèi)口服30~50ml夜交藤和酸棗仁熬制的湯藥,睡前禁止飲茶,每天100~200次按摩足心和手心。同時,每天3次食用大米、小麥、蓮子、人參葉和西洋參熬制的粥,每次50~100ml[3]。④氣滯血瘀型。防止情志刺激,穩(wěn)定情緒,飲食宜食用活血化瘀之品,如田七煲雞。平時酌情飲用山楂酒、紅花酒或丹參酒等活血通絡。對患者細心、耐心,針對患者的緊張情緒應積極疏導,使患者消除過度緊張感。⑤胸陽不振型。防寒保暖,安排病人在向陽病室,加放熱水袋,艾箱灸神闋或中脘,飲食以低脂、高熱量、補氣助陽溫通心脈的食物為主,食羊肉、牛肉、洋蔥、紫河車、狗肉、黃芪粥調(diào)理,飲食宜軟,勿過飽,忌食辛辣刺激食品,中藥熱服。治療時醫(yī)務人員操作要輕巧、熟練、敏捷自信,給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
1.3 療效評定標準[4] 以《中國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診治指南》中相關規(guī)定為療效評定依據(jù)。顯效:患者臨床治療后,運動試驗結(jié)果為陰性,心電圖T波和ST段均完全恢復正常,相關體征和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臨床治療后,心電圖T波倒置和ST段低平現(xiàn)象有所改善,相關體征和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無效:患者臨床治療后,相關體征和臨床癥狀未見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6%,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辨證施護是中醫(yī)學領域重要的理論之一,指的是通過四診收集病性、病位、病因等方面資料,以了解患者正邪之間關系、預后情況和病勢趨向。辨證是施護的依據(jù)與前提,而施護則是辨證治療的方法和措施,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冠心病的發(fā)生與患者腎、脾、肝、肺和心等多組織器官存在直接聯(lián)系,其本為陰虛、陽虛或氣虛,標為實邪、寒、火、瘀和痰。中醫(yī)辨證施護用于冠心病的治療和護理,需關注患者的心理護理,加強心理干預,以保證其心情愉悅,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從患者的體征、癥狀、資料出發(fā),實施個性化的臨床護理,從而充分驗證中醫(yī)學整體性的治療理念。
綜上所述,辨證施護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冠心病康復治療理念,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平,楊倩云,林曉華,等.急性冠脈綜合癥辨證施護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3):442-444.
[2]李成香.中醫(yī)治未病思想指導冠心病防治的護理[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0,31(9):87-88.
[3]朱蘭英,袁小芳,顏玲.冠心病的中醫(yī)辨證施護[J].全科護理,2010,8(1):40-41.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中國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診治指南[S].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