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筆者所在學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驗,研究在“翻轉課堂”理念下,如何組織教學活動,指出實施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并分析實施中的重點和瓶頸問題,提出“翻轉課堂”適用的課程特點及有效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翻轉課堂 計算機文化基礎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受校級教改項目支持。項目名稱:基于“翻轉課堂”的《辦公自動化與多媒體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JY201412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221-01
引言
在互聯(lián)網(wǎng)與計算機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時代,熟練使用計算機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所以,高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需要深入探索,尋求更易于學生掌握的方式方法、尋求更利于體現(xiàn)數(shù)字化時代學習特征的教學模式。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文化基礎課程作為一門強調(diào)動手能力的實踐課,目前的授課形式多是在機房進行廣播式“一對一”教學,教學方法是教師講授、學生聆聽,這種方式由于講的比重很多,動手的時間不多,所以,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并不明顯。
學生“非零基礎且不平衡”的現(xiàn)狀難解決,學生在初高中就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但是各個省市、各個學校重視程度不同以及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導致“非零基礎且不平衡”的現(xiàn)狀,現(xiàn)有的上課模式無法兼顧個體差異。無法與學科專業(yè)有力地相結合。目前,老師們的精力都在知識點、技能的傳授上,學生也是多停留在點的學習上,缺乏大任務的完成能力,更無從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二、解決的方法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
所謂“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diào)整課堂內(nèi)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教師的備課將集中于項目與案例的設計,課上采用探究等方式協(xié)作學生完成項目,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提升實踐應用能力,起到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二)翻轉課堂實施的必要條件
“翻轉課堂”理念下,學習主要靠學生在課前完成,課程不能太難,否則學生是無法通過課前完成學習過程的。同時,課前學習需要準備豐富的資源,如果讓學生只是捧著一本書來看、來操作的話,有效的學習也很難進行。概況來講,有兩個條件,一是課程不難,易于自學。二是課程數(shù)字資源豐富,再開發(fā)難度也不能太大。而本課程學習內(nèi)容難度不大,采用課后學習,學生可以完成。并且網(wǎng)上學習資源很豐富,能滿足“翻轉課堂”實施的條件。
三、實施細節(jié)
學習活動的組織模式發(fā)生了變化,根據(jù)“翻轉課堂”的思想,學習從原有的課上學習,課后做作業(yè)變?yōu)楝F(xiàn)在的課前學習,課上解決問題。在這樣的組織形式下,課前給予學生指定的視頻資源與文字資源,讓學生來完成自學過程,并提供幾個小的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學習后及時完成并email給老師,在上課前老師已經(jīng)通過email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到了課堂中,教師出示較復雜的現(xiàn)實任務,將學生分組,完成任務,老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協(xié)作學習的作用。
在這種模式下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一是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教育資源,甄選出學生課前需要學習的知識單元;二是建設和開發(fā)出合適的案例與項目,是課上教學活動成功開展的前提,學生從單一技能的學習轉化為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這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三是優(yōu)化學習評價體系,重點強調(diào)過程性評價,定性與定量評價并行。由于大項目的完成需要合作完成,評價主體應從教師一人發(fā)展到組員之間互評,角色要多元化。
四、實施難點和實驗效果
實施中的難點是學生課前學習完成度較難把控,依賴于學生的自律性。因為學生是否完成課前學習,老師只能通過email到的結果來查看,但無法杜絕學生的作業(yè)是來自于復制而非自己親自動手的結果,教師很難判斷他是否真的在課前熟悉了操作技能。所以,當課上開展復雜問題解決時,有些學生明顯是在準備不充分下完成的,課上順利完成任務就出現(xiàn)了問題。
實驗效果。本次實驗使用了兩個實驗班,兩個平行對比班級,從實驗效果來看,學生的平均成績較對比班級高出4分,成績分值差距不大,但是在學生對整個教學活動反饋評價與課上積極參與、活躍程度上要遠高于對比班級,學生對問題的全面分析,協(xié)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當然,教育的結果有時是要經(jīng)過教長的時間才能顯現(xiàn)。
總結
“翻轉課堂”應用于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適用的收效也較好,但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如何進行課前監(jiān)控,如何更好發(fā)揮教師的協(xié)作作用,以及如何優(yōu)化評價體系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等。
參考文獻:
[1]楊九民,邵明杰,黃磊. 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10).
[2]宋朝霞,俞啟定.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 2014,(01).
[3]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2,(09).
作者簡介:
盧鳳(1977.12-)女,漢族,內(nèi)蒙古包頭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計算機網(wǎng)絡教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