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次旦卓瑪
【摘 要】學困生轉化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將學困生轉化工作融入教學中,在漢語文教學中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首先,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針對學困生群體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教師通過轉變思想、統(tǒng)籌兼顧、采取措施等途徑,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漢語文教學活動,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提高漢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學困生 轉化 方法
我在西藏小學擔任教學工作已經多年了,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基礎不同,每個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我所教的孩子們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學困生。學困生是班級的落伍者,做好他們的工作難度很大,也很重要,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不同的贊揚和鼓勵,寬容學困生的一些行為,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心理要求。把幫扶每一個學困生,作為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責任。
一、轉變教育觀念,平等對待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學生學好基礎的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學生心理、 德育等方面的發(fā)展。小學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老師在課堂上,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很多時候,教師偏重對優(yōu)秀學生的教育,容易忽略對學困生的關注。因此,學困生容易形成自卑、消極的心理。容易導致學生感受不到老師的關心,其他學生也會覺得教師并不很公平,從而對教師的威信產生嚴重的質疑。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發(fā)揮多渠道教育機制,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使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1、查找學困生學習差的原因,針對不同原因因材施教
首先對學困生進行全面、耐心、細致的調查了解,深入實際,辨別分析,摸準情況,掌握學困生“困”之所在,然后針對不同的學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對心理障礙型的學生,重在端正態(tài)度,相應方式為個別談話、心理輔導;對意志薄弱型的學生,重在意志鍛煉;對知識斷層型的學生,重在知識上的銜接;對家庭生活困難型的學生,給予幫助和關愛。
2、抓住、賞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激勵他們進步
人人都有優(yōu)點,學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困生的閃光點,發(fā)現一點閃光之處,即予以表揚,發(fā)現一點進步,即予以鼓勵,發(fā)現一處創(chuàng)新,即予以贊美,做到表揚多于批評,把學困生的成績以傳情報、送喜報等方式予以肯定贊賞,發(fā)展他們的積極因素,就可以激起學困生學習的斗志,鼓足學生前進的勇氣,從而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的。以前班里有個學生學習很差而且愛打架。有一次,我發(fā)現他幫助一個小同學修理壞了的的文具盒,我就誠懇地表揚了他,鼓勵他多做好事,并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后來,這個學生,再也沒有打架,成績也提高了??梢?,從學生閃光點出發(fā)去轉化學困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用愛心、耐心教育學困生,主動輔導,人格感化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因此,對于學困生來說,要動之以情,只有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每一個學困生,給他們以無私的、真誠的愛,學生有困難時及時關心幫助,使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懷,進而達到感化他們、教育他們的目的。在班上有一位同學,平時全身都臟兮兮的,作業(yè)這些也是沒有一次是規(guī)范寫來交給老師的,我對班上所有的學生說,那怕你下次只是在上次的基礎上進步了一點點,我都會給你們獎勵,有一次檢測的時候,這個平時不愛干凈的孩子進步了 5 分,我把一個新的作業(yè)本當作獎品當著全班的面發(fā)到他手里,我竟然發(fā)現這個孩子的手都是抖的,可能是激動,我輕輕摸摸了他的頭,說也怪,幾天后這個孩子的作業(yè)不用班干部天天催著他交了,就連平時不干凈的衣服也變了個樣。只有教師真心誠意地幫助和指導孩子走出困境,才能讓使他真正體會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要有一顆對這些孩子付出執(zhí)著的愛心與永不放棄的決心。
學困生,更多的是要在愛心呵護下成長。學困生是在學習上出現了困難,當他們困難之際,最需要的是教師春風細雨般的教誨,這時候教師就要多付出一些愛心、耐心去教導他們,對他們多鼓勵、少指責、多表揚,少批評。做到正面鼓勵為主,側面教育為輔,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從而使他們感到自信和溫暖,受到激勵,慢慢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三、適當使用激勵性語言耐心妥善的指引他們學習方法
教師在運用激勵語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機的問題,教師在最佳時機一定要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去取得更多的效果,教師同時也要把握激勵的時機,及時地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使他們能夠親身體驗情感,樹立真正的自信,從而在更加愉悅的體驗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快樂和成功?!霸诔砷L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需要幫助學困生消除不良的情緒,引導學困生以恰當的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對待生活,體驗生活的積極的情緒,排除焦慮帶來的痛苦”。
教師盡量地幫助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以漢語文課程為例,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問時,一般都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與課本教案如出一轍。其實這對于發(fā)揮學生開放性思維是十分不利的。教師只注重學生回答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形成思考的過程。對于學困生,當其回答問題錯誤時,教師不應一味地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耐心地聽學生表達其想法以后,再加以引導。不應帶批評性語言說:“你回答的不對,下去好好看書找找答案”,而應該是換另外一種態(tài)度語氣引導學生,可對學生說:“很好,可是你是怎么想到這樣的答案的呢,說給大家聽聽好不好?”這時,學生不但愿意說思考的過程,教師也可用鼓勵的語氣引導學生,能夠使一些被評價的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滿足,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從而讓課堂更加有趣。
四、轉化學困生要做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學困生今日脫困了,明日可能在另一點上又形成新的斷層,今天能管住自己,后天可能又管不住自己了,因此,為了使學困生真正走出困境,教師必須做到持之以恒,教育上不松勁,行動上不懈氣。
總之在轉化學困生的道路上,作為教師要更多的尊重學困生,賞識學困生,要更多的去了解、關心學困生,更多的去找學困生談心,更多的去發(fā)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同時要做到少批評、少發(fā)火,不體罰。這樣才能使學困生得到真正的轉化,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教育教學工作能面向全體,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