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玉
【摘要】當下教育體制急需改革,不單單是政策上的變動,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的動搖教育體制的“腐爛根基”。在這種形式下,更要求我們語文學科教育做出應對措施,唯有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才能讓語文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關鍵詞】中學語文 提高效率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41-01
一、當下中學語文教學的狀況
在升學壓力與應試教育的雙重壓力下,語文學科教育呈現(xiàn)一種盲目進取,只要成績不要能力的現(xiàn)象。為了成績而學習,一方面是教學思想的陳舊、教學方法的死板、教學模式的固定,教師在實踐活動中的墨守成規(guī),讓語文學科教育難以進步,語文成績難以提高。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一種“逼迫被動式”的教學,以至于教學主體與教學客體之間難以進行良好的雙向溝通,課堂自然無法呈現(xiàn)教師的預期效果,學生也無法進行有效的吸收。另一方面是學生學習語文時思維方式的固定與學習方法的錯誤,在大部分學生的認知里,語文是極其簡單的,不需要下工夫的,這種思維的錯誤,也在側面加深了語文學科教學的難度。語文學科教育在這種狀況下,急需有效的方法來改變這種局面。高效課堂就勢必在行!
二、高效課堂的必要性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教學效果遠遠高于預期課堂效果,即完成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屬于超額,用較少的時間呈現(xiàn)較好的效果。與傳統(tǒng)課堂模式相比高效課堂更節(jié)省時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率。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要求營造高效課堂,告別以往課堂上的死氣沉沉, 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展示自我風采。教學主體與教學客體關系的緩和,更利于文化的傳承,也能促進學術的發(fā)展,當主體與客體之間關系的改變,學生更具有話語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交流也會更加暢通。教學相長體現(xiàn)的也就更加明顯。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學生通過高效課堂也能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自主學習性。在同等時間范圍內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也能應對自如,游刃有余。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文學科又是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都有關聯(lián)。學好語文學科也是為其他學科打下夯實的基礎,語文學科教育內容涵蓋廣泛,更需要營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可見在語文學科教育中,實施高效課堂的必要性與必然性。
三、高效課堂的現(xiàn)實意義
高效課堂對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與素質要求更高,同時也要求教師的思維能力與思想水平,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完善自己,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將得以提高。教師對學生具有引導作用,營造高效課堂不僅僅提升教師自身的能力,也讓教師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高效課堂不單單是課堂效率的提高,意味著知識的傳承與有效吸收,高效課堂體現(xiàn)的是教學主體與教學客體兩者之間的雙向交流,讓知識得以傳承。在這種模式下,對教師的要求更多,他充當紐帶,把知識與學生連接起來,而高效課堂恰恰給教師一個平臺,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完善自我,也為教學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
高效課堂對學生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學生為了更好地與老師雙向交流,將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性。也增加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樣就提高了學習效率,高效課堂也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攝取,增強知識儲備。高效課堂也將讓學生與家長對語文的印象改觀,不再是索然無味,將學習變成樂趣,學習過程中的壓力也將減緩。語文也將被大部分學生所熱愛,中華文化將會被更好的傳承。
高效課堂也將推動語文學科教育的發(fā)展,語文教育的主體與客體的知識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對語文的熱度也會持續(xù)保持高漲,勢必將語文科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整體國民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保持高度關注,高效課堂的開設,利于文化傳承,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能夠更好的保護本土文化。將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四、如何營造高效課堂
要求教師改變教條死板的教學思想,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允許新聲音的出現(xiàn),教師與教師之間需要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需要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合作,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單方向傳遞的授課方式。教師改變教學方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不能以經驗之談固定住教學模式。在課上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充分展現(xiàn)現(xiàn)代科技的魅力,可以將語文現(xiàn)象再現(xiàn),對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以情景再現(xiàn),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能增加學生對其的理解力,平時多組織類似的活動,如:讀書評比,情景劇,舞臺劇等等,放權給學生,讓學生盡情感受語文的魅力。
學生利用高效課堂,充分表現(xiàn)自己,樹立自信心。也有利于開放學生的思維,一改語文給人死記硬背的印象,增強語文的魅力。這就要求學生在課下充分準備,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流自己的思想,對于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與疑點通過與同學老師的合作,逐個攻破。調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的去迎合老師所講的知識,讓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高效課堂勢必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效率,推動語文學科建設,增強教師與學生的文化與思想修養(yǎng)。在應試體制下,高效課堂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陳之忠.語文教學一定要抓基礎[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2]鄧節(jié)芳.注意理解 注重感受——談談《金色的魚鉤》一課的教學[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3]辛文.作文教學雜談[J],寧夏教育.1980年02期
[4]顧黃初.改革中學語文教材之我見[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