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為保定市科學技術局2014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項,課題編號為14ZR045
摘要: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為指導,以實際翻譯項目為對象的教學方法。本文探討了通過項目驅動教學法,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提高翻譯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翻譯;項目驅動;教學
翻譯作為溝通中外的橋梁,在中國的國際交流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中國翻譯協(xié)會資料顯示,當前勝任翻譯工作的人才缺口達90%。導致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不能滿足市場要求的根本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基于文本”的翻譯教學模式制約了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傳統(tǒng)的英語翻譯教學法是一種以講授、練習和輸出為主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合作學習的機會有限,學習被動,興趣難以被激發(fā)。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它以建構主義和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為理論依據(jù),以項目活動和學生為中心。在項目驅動的翻譯教學模式下,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者轉換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互相協(xié)作完成真實的翻譯項目,完成自身對知識體系的構建。
一、項目驅動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
美國教育學家愛德加·戴爾在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他指出,采用被動學習的方式,學生在兩周后對所學習內(nèi)容的平均留存率在30%以下;而采用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的,學習效果能夠達到50%以上。二十世紀60年代,美國貝瑟爾國家培訓實驗室也對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知識平均留存率進行了科學實驗。研究結果證明:采用講座法進行學習,學習24小時后的知識平均留存率僅僅達到5%;采用閱讀法、視聽、演示、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法進行學習,學習24小時后的學習內(nèi)容平均留存率分別為 10%、20%、30%、50%、75、和90%。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為了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應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這一理念符合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建構主義教學倡導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擔起幫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實踐交流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有效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意義建構。
二、項目驅動教學法的設計
在項目驅動的教學中,項目的確定、完成以及對完成項目情況的評估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由傳統(tǒng)的主角轉變成為配角,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拥貙で笾R。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可以分為理論學習、下達翻譯任務、分析任務、分組實施任務、小組自主學習、驗收和評價等六個階段。
在理論學習階段,教師給學生上一至兩次翻譯入門課,主要介紹翻譯的本質(zhì)、譯者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和知識、職業(yè)譯者的責任等,并以具體實例演示完整的項目流程。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翻譯理論和技巧,建立翻譯職業(yè)意識和項目管理意識。
隨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并選擇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翻譯項目。教師對學生的翻譯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學生小組根據(jù)教師給出的要求制定出詳細的實施計劃、項目流程、格式要求、審校程序和項目進度表,并交給教師確認。各小組成員之間明確分工,組內(nèi)按照翻譯、審校、定稿的流程實施項目。每位翻譯者在工作過程中需要精益求精,審校人對翻譯質(zhì)量嚴格把關,小組負責人進行翻譯過程中的溝通協(xié)調(diào)。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項目小組負責人要定期向教師報告項目進展情況。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講評,將本組在翻譯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翻譯經(jīng)驗體會呈現(xiàn)給大家,師生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師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互幫互學,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在整個翻譯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多重角色,既是項目實施中的客戶,站在客戶的角度對各個項目小組提出一系列具體要求;又是課堂交流中的參與者、溝通者和協(xié)調(diào)者,引領學生將學到的翻譯理論和技巧用于翻譯實踐;還是各組課后研習中的指導者,指導學生成功完成翻譯項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項目完成后,各小組根據(jù)對譯文格式的要求,將譯文編輯好提交教師,同時每人寫出心得體會。以小組為單位對整個項目做出總結評估報告。
三、項目驅動教學法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以學生為主體
要想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地位變被動為主動,教師一定要從前臺退到后臺,不要害怕學生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就算理解不了,也要讓學生去嘗試,去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項目的選取是學習的關鍵
在項目驅動的翻譯教學中,項目的設計和編排非常關鍵。選取項目要以教學內(nèi)容為依據(jù),以現(xiàn)實的對象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知識點,又能調(diào)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另外,項目的難度要適中,如果翻譯項目的難度過大,學生則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翻譯作業(y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后續(xù)項目的開展會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三)創(chuàng)設學習的資源和協(xié)作學習的環(huán)境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
協(xié)作學習是意義建構的關鍵,所以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的情景,讓學生在群體中共同批判各種觀點和假設,協(xié)商解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學生在討論中發(fā)揮并分享群體的思維和智慧,共同完成知識的建構。
四、結語
項目驅動的翻譯教學方法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從而確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而最重要的是,這一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在畢業(yè)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適應實際工作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薄振杰.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
[3]王媛.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D],山西大學,2011
作者簡介:李明,1977年10月生,河北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和財經(jīng)類課程雙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