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虹
【摘要】詩歌翻譯是文學(xué)翻譯的最高形式,歷來被翻譯界爭論最多。而許淵沖先生在總結(jié)分析前人的理論觀點后,提出的“三美論”、“三化論”對詩歌翻譯提出了新的思維,指導(dǎo)實踐,是國內(nèi)文學(xué)翻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許先生的翻譯理論為指導(dǎo),對其翻譯的古詩詞進(jìn)行鑒賞和辨析,以說明其“三美”、“三化”理論在翻譯實踐中是如何運用和體現(xiàn)的。
【關(guān)鍵詞】“三美論” “三化論” 詩詞英譯
一、許淵沖翻譯理論
古典詩詞桂冠專家許淵沖先生,是唯一把中國歷代詩詞全面、系統(tǒng)地譯成英法文的專家。在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方面做出杰出的貢獻(xiàn),翻譯出許多影響深遠(yuǎn)的詩詞作品。而許淵沖先生提出的“三美論”、“三化論”,更是在國內(nèi)譯界影響深遠(yuǎn)。許淵沖的“三美”論的提出受到了很多前輩翻譯家的啟發(fā)。他的翻譯理論并不是憑空建立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一系列理論觀點,他將自己的理論核心概括為“美化之藝術(shù)”。雖然許淵沖先生的理論仁者見仁,但卻毫無疑問地成為中國翻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淵沖在《毛主席詩詞四十二首》英法格律體譯文序言中提出詩詞翻譯“三美論”即意美、音美、形美。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說翻譯是美的創(chuàng)造。所以神似勝于形似,要在傳達(dá)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齊備。
“三化論”是關(guān)于詩詞翻譯的方法論問題,許淵沖先生認(rèn)為:翻譯是一種“化學(xué)”,是把一種語言化為另一種語言的藝術(shù)。至少有三種化法:一是“等化”、二是“淺化”,三是“深化”。等化可以通過詞性轉(zhuǎn)換、正話反說、句型轉(zhuǎn)換等體現(xiàn);深化包括加詞、具體化、特殊化等;淺化包括減詞、化難為簡、合譯等。
二、許淵沖具體英譯詩詞分析
1.意美。意美是詩歌美的最高境界,是音美和形美的最終歸宿。許淵沖認(rèn)為:“傳達(dá)了原詩意美而沒有傳達(dá)音美和形美的翻譯,雖然不是譯得好的詩,還不失為譯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沒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譯了?!?/p>
例如李煜《浪淘沙》里的幾句詩:“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边@一段表達(dá)了詞人面對落花流水,國破家亡的無可奈何,心情悲涼無奈。而具有審美感的許淵沖先生向讀者重現(xiàn)了景色與詞作者悲涼心情互相交織的美麗圖畫。
譯文如下:
Water with fallen flowers flows away,
Gone!
The spring and the paradise of yesterday.
通過閱讀英譯文,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對失去江山,今非昔比的無奈悲痛之情。一個gone,寫出失去一切事物,無法重來的挫敗感。而且最后一句沒有把詞想表達(dá)的情感說破,給人以遐想的空間。與此相反,黃新渠曾把最后一句譯為“what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a prisoner and a king.”這樣譯則把譯文寫實,把原文情緒變少、變小了。
2.音美。許淵沖先生在他的翻譯中不僅將詩歌的意美體現(xiàn)出來,還將古詩詞中的平仄、韻律以及句式都體現(xiàn)出來,以求使得翻譯出來的詩詞與原文詩句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境界達(dá)到一致。閱讀許淵沖的作品,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整齊的韻腳整齊,句式與原詩句統(tǒng)一。
例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譯文:I look for what I miss; /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許淵沖在譯首句七對疊字時運用了相同的句式“I…what…”且壓/ i/韻,還使用了重復(fù)的句型so…so…so…來對應(yīng)原詞,譯文讀者自然不難體會原文讀者所能感受到的原作在形式上的特色。
3.形美。形美包括句式簡練、工整、對仗等。在展現(xiàn)“形美”方面,許先生也獨具匠心,詩行長短,詩句的對仗,詞句的重復(fù),在他的翻譯中均有所體現(xiàn)。在許淵沖先生進(jìn)行詩詞翻譯的時候,盡可能譯成英詩的偶句,他所翻譯的作品,不僅在形式和韻律上達(dá)到一定的美感,而且與原詩相比,并不黯然失色。
以秦觀的《鵲橋仙》中詩句為例: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If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can last for aye,
Why need they stay together night and day?
在這一句中,字?jǐn)?shù)相同,押尾韻,體現(xiàn)了形美。許先生保留了原詩句的結(jié)構(gòu),還盡量保持韻律上的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美感。
4.三化論?!叭摗奔瓷罨?、等化、淺化,是譯詩的方法論,分別利用加詞、換詞和減詞等方法,通過意譯來努力達(dá)到神似的境界。
以《長相思》為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譯文:Everlasting Longing
See Northern river flow,
And Western river flow!
By Melon Islet,mingling waves,they go.
The Southern hills dotted with woe.
O how can I forget?
How can I not regret?
My deep sorrow will last till with you I have met,
Waiting from moonrise to moonset.
這首《長相思》以山水之愁烘托女子之愁,以淺易流暢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復(fù)雜的感情。文中將“汴水、泗水”這些專有名詞采用弱化的手法,譯為Northern river、western river.因為中英兩種語言存在語言文化差異,國外讀者根本無法理解汴水、泗水這樣的專有名詞所在地,所以說把它們?nèi)趸幚?,絕不會影響譯文的質(zhì)量。
“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譯為By Melon Islet,mingling waves,they go.The Southern hills dotted with woe.這一句采用了等化的手法,這一句重在以景喻情,表現(xiàn)出委婉、多情的愁。這一句中“dot”一詞是點睛之筆,顯示出具象與抽象的交錯。
“思悠悠,恨悠悠”譯為“O how can I forget? How can I not regret?”這兩句用問句的形式表示出思緒的悠悠,采用深化,意譯的手法把思緒無限放大,用“O”來深化出思緒的復(fù)雜,用兩個連續(xù)的問句加強(qiáng)語勢。
“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盡y deep sorrow will last till with you I have met,Waiting from moonrise to moonset.從月亮升等到月亮落,采用深化的手法,體現(xiàn)出對丈夫無盡的思念,盼歸期早至。
許淵沖先生的“三美論”、“三化論”對詩歌翻譯,尤其是對中國古代詩歌翻譯有著極大的指導(dǎo)作用,他從美學(xué)的角度理解和闡釋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英譯。而“三化論”更是給譯詩提出了方法論。許淵沖先生的作品與理論給予我們現(xiàn)在翻譯詩歌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理論指導(dǎo)與典范。